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1902年8月,八国联军交还天津,但是规定天津周围20里内不准中国军队驻扎。在此情形下,直隶总督袁世凯将其训练的新军数千人改编为巡警,进驻天津及周围地区,中国警察从此诞生。袁世凯采取这一措施客观上(     
A.扭转天津混乱的治安局面B.维护国家对天津的主权
C.趁机扩大北洋军阀的势力D.捍卫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2023-03-01更新 | 233次组卷 | 2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第七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先秦许多名臣出身微贱,如“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魏晋时期则愈加强调官吏的出身和门第。这反映了魏晋时期(     
A.宗法思想逐渐退出政坛B.儒学被用于规范君臣关系
C.选官制度影响官僚政治D.天下大同替换为社会不公
2022-11-29更新 | 59次组卷 | 29卷引用:2015届湖北荆门市高三元月调研文综历史试卷
3 . 如表所示是1911年英法媒体关于中国时事的相关报道。英法媒体的这些报道
具体报道出处
“袁(世凯)是当今中国最令人好奇,也是最具有争议的人物”,“他是个德高望重的国家领导人”法国《时报》(1911年12月23日)
“通过建立共和政体从而确保中国秩序的这一做法,远不及我们依靠袁世凯的方案来得更有把握”英国《泰晤士报》(1911年12月25日)

A.意在教唆袁世凯镇压中国民主革命
B.反映了列强以华制华的侵略思想
C.表明袁世凯成为列强瓜分中国的工具
D.为袁世凯的帝制复辟制造了舆论
4 . “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大英钦差大臣……至在京师租赁地基或房屋,作为大臣等员公馆,大清官员亦宜协同襄办。……待大英钦差公馆眷属、随员人等,或有越礼欺藐等情弊,该犯由地方官从严惩办。咸丰八年五月十六日(1858年),天津”。上述材料表明
A.华夷秩序的传统外交体制解体B.列强控制北京,设立使馆区
C.停止了外国领事的司法裁判权D.于北京设租界,由各国共管
2020-10-17更新 | 218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5届湖北荆门市高三元月调研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王夫之认为:“未有马矢而无射道,未有车马而无御道……未有子而无父道,未有弟而无兄道,道之可有而且无者多矣。故无其器则无其道,诚然之言也”。这一观点
A.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B.肯定了人私欲的正当性
C.批判了君主专制的体制D.体现了朴素的唯物思想
2020-06-20更新 | 1184次组卷 | 29卷引用: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2021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汉武帝以后,汉宗室参与国家政权建设的机会很少,只是在一些礼仪性的场合才出来装点门面。而南朝时期,各王朝皆以宗室子弟为都督,领州刺史,镇守地方,战略形胜之地更极少假于他人,皆用宗王。南朝对待宗室态度迥异于汉代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发展出现了严重倒退B.儒家理想化政治诉求的影响
C.皇权与门阀势力斗争激烈D.佛道思想盛行冲击传统观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明清时期,面对传染病流行朝廷会减免税粮赋役、发帑赈济以减缓灾情;一些深怀济世思想的医生也不避疫气施医送药,践行“不为将相,便为良医”的美德;不少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更是主动出资出力,救民济困。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A.救灾防灾成为社会共识B.疫情有助于消解阶级对立
C.儒家思想影响国民行为D.明清的防疫体系趋于完善
8 . 1864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奕就普鲁士公使李福斯扣押丹麦在华商船事提出抗议,并拒绝在普国公使表示悔改前接纳该公使。最终迫使李福斯释放丹麦商船,并支付了1500美元的赔偿金。这表明清政府
A.着力改变弱国形象B.推行以夷制夷的策略
C.完善朝贡外交体系D.蕴含近代的外交理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对下表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领域表述
政治清政府继续存在了48年,期间一度还出现了“同光中兴”。60年以后,中国又掀起了另外一场革命,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经济经济贸易中心由珠江流域转向长江流域
社会促使一部分“拥清”力量演化为“反清”力量。

A.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
B.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C.甲午中日战争失利并未中断中国近代化进程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
10 . 如图中描述了秦汉时期贵族化趋向的演变。对此演变的正确理解应是

A.贵族化趋向必将引起分裂割据B.削藩弱国促使贵族化趋向弱化
C.九品中正制促进贵族化趋向发展D.贵族化趋向冲击皇位有序传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