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同盟会的建立,标志着近代中国革命政党的出现,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团体最高级的组织形式。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一系列革命团体的出现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向西方学习
D.孙中山的努力
2023-08-11更新 | 174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十堰市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二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2 . 唐朝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中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连称,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这表明在春秋战国时期(     
A.华夏民族开始形成B.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
C.华夏族群成为礼仪之邦D.阶级关系发生变动
2022-11-10更新 | 634次组卷 | 30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2020年高三1月教学质量检测(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永乐年间,明政府制定了西藏的僧官制度,分为法王、西天佛子、大国师、国师、禅师、都纲、喇嘛等级。各级僧官由朝廷授予不同的品级和职位。法王是最高的僧侣,奉朝廷敕命,行使地方职权。”这说明明朝(  )
A.加强了与西藏的经济文化联系B.有效地对西藏行使管辖权
C.在西藏建立了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度D.不干涉西藏的地方管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44年,记者福尔曼等人冲破阻力到延安等地采访,写成《来自红色中国的报道》,向国际社会介绍了根据地的基本情况。这些报道有利于
A.促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B.改变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
C.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D.扩大敌后战场的国际影响
2021-02-09更新 | 217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9年湖北省十堰市第二中学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一些前辈学者对于宋代在中国历史上的社会文化意义有一些基本的估计,严复就说过,如果要研究人心和政治风俗的变化,那么赵宋一代的历史是特别值得注意的。陈寅恪、王国维也都在他们的著述里反复强调宋代对于中国历史的深远意义。讲到中国古今的社会之变,每一个朝代都会有变化,但是最重要的变化是在宋代。日本的佐竹靖彦先生,在他讲宋元时代史的基本问题的概要时说“社会构造的变化、文化状态的变化,在宋代都有非常明显的突出的表现”。但从社会发展角度而言,宋朝也常被称之为“积贫积弱”的王朝。宋朝“积弱”之说本自宋人,也是元明清乃至民国和改革开放以前较为一致的看法,并非因20世纪初中国受帝国主义国家欺凌才被特别提出。宋朝“积弱”也不意味着宋人不能打仗,实际上从战争的防御战角度来说,宋人反击辽西夏金元的“侵略”还是卓有成效的,但宋朝“积弱”不能简单地归咎为军事能力的强大与否,而是统治者主观运用客观实力水平较为低下的一种反映。

——摘编自邓小南《游于艺:宋代的忧患与繁荣》、李华瑞《宋朝“积弱说”再认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任一个观点。(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党中央所在地随革命形势的发展而辗转南北。党中央所在地的变化也反映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如图所示,反映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的是
A.由②到①B.由③到④C.由①到④D.由②到③
7 . 从殷商时期的“惟天监下典厥(道)义”,到西周时期的“遵王义”,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人义”,即思想家们共用“义”的概念名称,均从“义”之“亲亲尊尊”内核入手进行理论改造,使“义”的性质及内酒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A.士人的民本意识正在形成B.诸子思想具有同源异流特征
C.人本文化的会通精神流行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2020·浙江·模拟预测
8 . 有学者分析,“宋高宗时 期,外贸船舶出海时必须经过由当地市舶司开具公凭(出海许可证),并进行“抽解”(收缴部分货物充税款),政府财政收入不过一千万缗(千文钱为一缗),市舶收入即达一百五十万缗。”.上述分析可以论证
A.南宋对各类商业贸易有严格的管理B.南宋商品经济发达与海外贸易兴盛
C.海上丝绸之路从南宋时期开始形成D.南宋政府主导了世界的货币与贸易
2020-09-10更新 | 326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新高考创新卷》选考历史试题(二)
9 .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2020-09-08更新 | 969次组卷 | 32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检测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即在全国范围既完成没收官僚资本为国家所有、推进新解放区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等民主革命遗留的各项任务,又开展了“三反”“五反”斗争、打退资产阶级的进攻等社会主义革命的现实任务,为贯彻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54年,毛泽东就明确提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总目标”和“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化、机械化”的总任务。中共八大前后以“四个现代化”为核心内容的新中国现代化战略构想基本形成。

——摘编自包心鉴《新中国70年国家建设的内在逻辑》

材料二   在邓小平改革思想的指引下,我国新时期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在理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一是理顺“政企”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二是理顺“政社”关系,促进社会组织发育发展,充分激发社会机体活力;三是理顺“党群”关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不断夯实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确保国家“社会公仆”的本质功能。……国家改革的根本价值是推进制度创新与定型,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国家改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国家治理提供了强大的政治资源和政治动力。

——摘编自包心鉴<新中国70年国家建设的内在逻辑》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治理与改革开放新时期国家治理各自的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