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当权时,“部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了。对此评述正确的是
A.说明明朝中期宰相制度“借尸还魂”
B.张居正擅权专恣,加重明朝政治腐败
C.明朝中期,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D.内阁设立后地位日益提高.权力日益增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缺陷。该学者评述的是
A.儒家、道家
B.儒家、墨家
C.法家、儒家
D.法家、墨家
2016-11-27更新 | 699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5-2016学年陕西西安长安区一中高二上期末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关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提出要解放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
②重新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③指出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④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魏孝文帝没有不顾一切社会条件和人事条件去强制推行改革,而是大玩技巧,迂回取直,在摆脱反对派的围追堵截上……非常巧妙地让反对派就范、别无选择地朝着预定的目的地前进。

材料二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论,学术界有不同的声音。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而当代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却认为:孝文帝改革“不期然地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

(1)材料一中认为孝文帝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改革的哪项措施最能证明这一观点?

(2)请从材料二中任选一位史学家的观点加以评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以下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A.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
B.秦朝的中央官制最早体现此“原理”
C.作者对“原理”长期不变感到不满
D.作者对“后世”官制持否定态度
2016-11-27更新 | 233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2-2013学年陕西宝鸡中学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学在很长一段时间是被批判的。上世纪80年代,我们对儒学的态度开始有了一些改变,但基本上还是持一种批判、否定的态度。1988年,在儒学国际会议上,余英时先生说,儒学现在是一个游魂,东游西荡,没有一个附着的制度和实体。林毓生教授认为,儒学是一个封闭、一元的思想体系,现在已经陷入了“民主“科学”的困境,很难摆脱出来。我们国内的学者也提出了对儒学的一个全面批判。这么多年过去了,应该说现在儒学的复兴已经成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比如说很多地方都竖起了孔子像,有人说这是对儒学的一种认可。还有全球现在有400多所孔子学院以及当前的“国学热”。

——摘编自吴光《当代儒学发展的新方向》


评述材料中关于儒学思想发展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8 . 在中国古代史上,经常出现地方分裂或叛乱的现象,对这种现象的评述,正确的有:
①根本原因是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②主要原因是某统治政策的失误导致中央弱地方强
③破坏生产,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④给我们的启示是地方政权不宜过大,必须保持中央政令的畅通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16-11-27更新 | 112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4-2015学年陕西三原县北城中学高一上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2011·上海·高考真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9 . 选官制度,中国历史上的选官制度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西周、汉代与唐代是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问题:
(1)按示例填写表格。

(2)简要评述汉、唐的选官制度。
10 . 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评述不恰当的是
A.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C.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提高
D.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