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B.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C.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2020-12-11更新 | 3713次组卷 | 132卷引用:湖北省鄂州市私立华森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
2 . 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言史书》中指出:“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善理财者,民不益赋而国用饶。”这说明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A.调控国家经济开辟政府财源B.控制地方财富加强中央集权
C.增加军费开支解决边患问题D.扩大民间税负支撑财政运转
2021-02-20更新 | 788次组卷 | 33卷引用:2020年新高考全国一真题历史变式题
3 . 张謇主张“实业救国”,他在家乡通州(今江苏南通)开办了大生纱厂、大达轮步(步即局)公司等多家企业和通州民立师范学校、通州女子师范学校、南通纺织专科学校等多所学校,使通州逐渐成为苏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这表明(     
A.实业救国成为时代主流B.实业和教育促进了城市发展
C.政府鼓励促进经济发展D.名人效应使近代化迅速发展
2023-08-18更新 | 231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北省鄂州市颚南高中2019年高三十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明成祖在设立内阁的同时,又重用宦官。到明朝中后期,在内阁权威扩大的同时,代天子批红”的司礼监权力也不断上升,甚至出现宦官专权现象。这反映出
A.内阁和司礼监相互制衡、共同决策B.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C.内阁和司礼监权力扩大削弱了皇权D.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2021-03-30更新 | 795次组卷 | 40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许昌等市2020年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5 .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下列选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
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 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
③罗马法的基础 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③④
2019-01-30更新 | 1765次组卷 | 39卷引用:湖北省鄂州市私立华森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历代王朝的商业政策蕴含着一以贯之的经济思想,也会因时代变化而做出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这些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捕捞,以补助生活。但文、景时期,抑商政策中之“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的规定一直未取消。
材料二
在西汉中前期,出现了“用贫求富”的热潮。求富最有效的途径是经商,经商也有经商的学问,商人们把“求利”看做是人生的主要追求目标,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说法。为了求利而总结的经验,有“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贪者之资也”,还有“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等。

——以上材料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1)据材料一,指出汉文帝“惠商”政策的做法和成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国至汉文帝统治前“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及其经济后果。
(2)据材料二,概述西汉中前期的“求富”观念。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抑商”和“惠商”的关系。
2016-11-27更新 | 1526次组卷 | 34卷引用: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江苏卷精编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在任仅八十余日的彭泽县令;李白傲睨权贵,发出“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他一生狂放不羁,隐逸行乐。二人的人生价值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  )
A.老庄哲学的影响B.孔孟之道的影响
C.韩非思想的影响D.墨家学说的影响
2021-04-15更新 | 314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4-2015学年湖北鄂州市泽林中学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8 . 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       )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2019-08-13更新 | 735次组卷 | 61卷引用:湖北省鄂州市私立华森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
9 .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形成了十数个地域文化,如河北地区的燕赵文化、山西的三晋文化、内蒙古地区的草原文化、河南为中心的中原文化、山东的齐鲁文化等,这些地域文化同中有异、异中见同。这反映了( )
A.诸侯纷争B.中原文化中心地位
C.百家争鸣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2020-02-10更新 | 557次组卷 | 42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选科抽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转型”的主要表现之一是
A.世袭制替代禅让制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皇帝制代替郡县制
D.内阁制代替三省六部制
2019-08-17更新 | 528次组卷 | 86卷引用:湖北省鄂州市私立华森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