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2 . 《马关条约》签订后,为维护自己在远东的利益干涉还辽的三个国家除法国之外,还有
A.英美
B.德英
C.俄德
D.美德
3 . “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这种主张最有可能出自下列哪一派别
A.抵抗派
B.顽固派
C.洋务派
D.立宪派
4 . 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然而,徐继畲《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这反映了
A.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B.天朝观念已被摒弃
C.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D.洋务运动成为共识
2017-08-04更新 | 6668次组卷 | 85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17—2018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某历史学家说:“唐人考试,本分经义与诗赋两项,然明经出身远不如进士。进士考诗赋,则时人之视诗文学犹占儒学之上。唐人又崇老子,与汉人不同。”该历史学家意在说明唐代
A.科举注重真才实学反对死记硬背
B.诗文的繁荣与考试制度密切相关
C.儒学并没有获得特殊尊崇的地位
D.科举考试内容存在着不完善之处
6 . 1919年2月,北京《晨报》发表了《外交警报警告》一文报出“胶州亡矣,山东亡矣。”此文发表的背景是:( )
A.德国强租胶州湾
B.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
C.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的投降卖国
D.巴黎和会决定把德国在山东权益转给日本
7 . 英国公使马戛尔尼在《谒见乾隆纪实》日记中说,中国人“一切思想概念都出不去本国的范围……他们的书上很少提到亚洲以外的地区。”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儒家思想的保守性B.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C.交通通讯工具落后D.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唐史记载:“太宗登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与此相关的选官制度是
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明史》记载:“(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表现)。燮理(治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指宰相),迥乎异矣。”殿阁大学士与宰相“迥乎异矣”主要表现在
A.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
B.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
C.殿阁大学士地位实际上与六部等同
D.担任殿阁大学士的人没有办事能
2016-11-27更新 | 187次组卷 | 22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唐朝时任命官职须经中书、门下两省。唐中宗曾多次不经两省而直接任命官职,但装置诏敕(任命状)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不用朱笔,而用墨笔;当时人称为“斜封墨敕”,讥称这些官职为“斜封官”。从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
①唐中宗时三省的权力被皇帝剥夺
②皇帝具有超越三省的实际权力
③三省制度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④三省六部制度名存实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