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下表为新中国粮食收购量及其占产量的比重(单位:万吨),这一表格可以说明
A.国家征收粮食比重随农业增长提高B.农民为国家工业化做出了重大牺牲
C.人民公社化运动调动了农民积极性D.自然灾害是农业产量持续下降主因
2020-08-05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列表格反映汉代前期太尉一职任职变化情况,据此可以推知
A.汉初太尉设置变化无常时有时无B.汉初太尉设置与加强皇权关系密切
C.太尉大多为皇帝亲信而得以提拔D.汉初太尉设置与中央集权关系密切
3 . 工业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每个国家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的重要过程和手段。工业化道路的选择直接关系一个国家能否顺利地实现工业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通过与列强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具体表现在:
时间
电力工业
煤炭工业
生铁

1920年
772百万千瓦
14.2百万公吨
436815吨
30000吨
1936年
1724百万千瓦
26.2百万公吨
958683吨
556347吨
增长率
9.4%
7%
9%
40%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材料二
产品名称
单位
按人口平均产量
各国为我国倍数
中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电力

7.9
219.5
1144.6
514. 9
27.8
144.8
65.2
原煤
公斤
83.0
761.0
3498.0
4938.0
9.2
42.1
59.5
生铁
公斤
1.7*
84.4
244.5
165.9
49.6
143.8
97.6

公斤
0.9
95.3
376.3
255.2
105.8
418.1
283.6
棉布
公斤
7.34*
20.28
61.42
70.38
2.8
8.4
9.6


——《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
材料三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中的表格,指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结合材料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化面临怎样的问题?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简要分析产生这一战略的国际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工业化道路的主要特点。
4 . 下表为清朝中期人口、耕地面积数据。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时间人口数量(亿)耕地面积(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亩)
1753年(乾隆十八年)1.84约49024.00
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2.86约50712.66
1812年(嘉庆十七年)3.34约52602.36
1851年(咸丰元年)4.32约50421.75
A.开始突破传统自然经济的结构B.边疆国土的开发有效缓解人地矛盾
C.高产作物传入提高了粮食产量D.人口急剧增长使资源危机日益显露
2023-12-20更新 | 165次组卷 | 52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松滋市言程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明清时期中枢权力机构的对比。表中的史实表明当时(     
时期职位权力范围
明代中叶后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其他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
清代军机大臣承旨拟写,上传下达,备皇帝顾问
A.君主专制的强化B.官僚机构的膨胀
C.中央集权的加强D.行政效率的提高
6 . 秦国商鞅变法推行二十等爵制,按军功受爵,将二十等爵的爵位从低到高依次排列,如下表所示:“大夫”等旧贵族称谓被压低至十级以下。这一举措(     
1—10级公士上造簪袅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长
11—20级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驷车庶长大庶长关内侯彻侯
A.提高了人们的进取精神B.强化了对基层的控制
C.旨在提高平民经济地位D.有利于社会长治久安
2023-01-08更新 | 87次组卷 | 22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表材料,可以比较出长城和大运河的共同点(  ) 
长城大运河
秦汉时期,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保护了中原北部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隋唐时期,成为联系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
A.抵御了匈奴侵扰B.削弱诸侯国势力
C.促进了南北交流D.有利于巩固统一
2022-11-08更新 | 292次组卷 | 88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8 . 下表介绍的小学教材,其使用的时间和地区最有可能是
《共产党儿童读本》第一册(摘要)
页码内容
4分田,分了田,自己才有田
15儿童团上操   立正   看齐   报数一二三四五
16爸爸红军家里作田,妈妈也帮红军家里作田,我帮红军家里养牛

A.20世纪20年代中期北B.20世纪30年代前期赣南
C.20世纪30年代后期陕北D.20世纪40年代前期冀中
2020-08-25更新 | 44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下表为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贸易和生产指标,表中数据可反映出
棉纱进口棉布进口麦粉进口钢铁进口机器进口生铁产量
下降38%下降20%下降15%增加20%增加20%增加30%

A.官僚资本急剧膨胀垄断进出口B.列强经济侵略的加强
C.国民政府调整战略以应对局势D.民族工业的日益菱缩
2020-08-25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各地区各民族农业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体系的形成,并不断丰富它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精耕细作是多元交汇农业体系的产物。同时,由于个体农民经济力量薄弱,他们的生产条件不稳定,经常受土地兼并及地主增租夺佃的威胁,扩大生产规模艰难,一般只能在小块土地上,尽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以解决一家数口的生计问题。这也是精耕细作传统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摘编自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棉田面积扩大较快,在各种农作物面积中约占11%。清末(1908—1911年)平均每年输出棉花80万担以上。“晚近机械纺织之术进,海外输出之途开,农民亦颇多注意植棉,年来日呈增加之象……”

——摘编自《简明中国近代农业经济史》

材料三 在恢复时期的三年里,人民政府发放的农业贷款逐年增加,通过大量农业货款,农民购买了各式农具、水车、化肥等,这就及时地帮助贫苦农民解决了生产资料缺乏的困难,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如下表: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稿》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农业经济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农业生产恢复的原因及其对当时国家建设的意义。
2020-07-29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钦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