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施政思想的变迁对于古代王朝的国家治理具有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董仲舒把春秋战国时期法家、道家和阴阳五行的学说,掺和于儒家的体系之内,据此来议论政治。其实质是把韩非的专制主义用儒学外衣包装起来,并进一步用阴阳术学加以理论化、神灵化……这一招胜于亡秦之焚书禁学、严刑酷法,不用杀人之身,就能灭人之心,成就韩非的“以法教心”的超常效果。显然其与孔孟的儒家治国之道大相径庭。

——摘编自薛国中《逆鳞集:中国专制史文集》

材料二   “六艺”即“六经”……从战国到汉代,“六经”早已取得公认的“圣典”身份……是“古圣先王”治天下的记录,而“百家”则是战国以下诸子的私家言论……汉代人都相信孔子整理了“六经”,用为教学的基础文本,这才使“六经”得以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这一伟大的功勋使他成为周公之后的第一人。

——摘编自余英时《试说科举在中国史上的功能与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治国思想与孔孟治国思想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的文化政策及其产生的影响。
2023-07-27更新 | 368次组卷 | 15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曾在许多领域处于世界前列,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经过一番辛苦打造,由王室宗亲建立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同时通过这些诸侯国,实际建立起了较为稳定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摘编自龚书铎主编《中国文化发展史》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摘自《资治通鉴》

材料四: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摘自《说文解字》


(1)据材料一,西周在政治上推行了什么制度?这种制度的实行有何作用?
(2)据材料二,指出秦朝的政治制度有何特点。
(3)据材料三,汉武帝采取的什么措施体现了这一主张?
(4)为了解决材料四中的问题,秦朝采取了哪些措施?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解决藩镇跋扈,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在客观上也是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这些措施虽然解决了中央与地方藩镇的矛盾,却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如实行兵将分离政策,带来了将帅无权,指挥不灵,以致军队战斗力削弱的弊端。虽然北宋政府豢养了百余万军队,却阻挡不住辽、西夏的袭扰。由于各级政府权力的分散,形成了叠床架屋的官僚机构,官吏众多,行政效率低……总之,北宋实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在一定时期起了巩固政权的作用,后来便逐渐走向反面了。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行省即行中书省的简称……在全国范围内设置十个行省,成为地方的最高统治机关,行省于地方事务,无所不统。与宋地方长官行政、军事、财政三权分掌的体制相比,元的行省拥有的权力要大得多(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行省制的设置,是由当时境土辽阔、交通不便,以及蒙古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内地原来深刻的矛盾没有缓和,而民族矛盾又很尖锐的形势需要所决定的。

——摘编自周良霄、顾菊英《元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巩固统治的措施及原因。
2022-10-21更新 | 625次组卷 | 17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文)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即位十余年间庞大的军政费用把西汉前期积累的巨额财富消耗殆尽,地方豪强和富商大贾的势力迅速发展,富商大贾“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史势,以利相倾”。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农民破产流亡,“背本趋末者甚众”。为此,汉武帝调整了经济政策,包括统一货币、盐铁官营、均输(国家统一征收、转销、调运货物)平准(国家平抑物价)算缗(对商人、工商业兼营者和高利贷者加征财产税)告缗(对匿财不报或报而不实者,没收全部财产)等。

——摘编自冷鹏飞《中国秦汉经济史》

材料二 宋代政府把商业看成是国家财政的巨大宝库。对于国家而言,一味地压制商业,只注重农业的发展同允许商业有一定发展,给商人一定的生存发展空间,以获得高额商业利润相比,后者更能适应处于转型时期的宋代社会的发展。民间商人阶层已崛起成为整个宋代社会中一支重要而又最具活力的社会力量。大大便利了商品在全国范围内的流通,从而活跃了市场,吸引了大量的商业资本,也由此而直接导致了国家商税的不断增加。

——摘编自冯葚等《宋代商税制度的确立与国家商业政策的调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经济政策调整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宋代经济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及其意义。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隋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材料三   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的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及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及其标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并概括科举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特点。
2022-07-10更新 | 512次组卷 | 26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长白山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环节。

材料二   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

——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为巩固中央集权国家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以及这一措施产生的影响。
2022-01-13更新 | 363次组卷 | 40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文)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九云:“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延康元年,吏部尚书陈群以天朝选用不尽人才,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家世,第其高下。

——《通典·选举二》

材料三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曰:“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犹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日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摘编自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概括科举制的特点。
(3)指出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地方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建置。……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摘编自李孔怀《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南门大街以东,南则唐家金银铺、温州漆器什物铺、大相国寺,……自大内(注:皇宫)西廊南去,即景灵西宫,南曲对即报慈寺街、都进奏院、百钟圆药铺,至浚仪桥大街。……街南桑家瓦子(注:娱乐场所),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夜市直到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四   (宋元时期)由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材料一、二反映了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
(2)据材料三,概括宋都东京商业发展的新变化。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高雅文化”在宋元时期“市民化”的表现。
2021-10-25更新 | 143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朝鲜战争的爆发是主导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两大阵营相互博弈的结果。朝鲜半岛分裂以后,在“三八线”附近摩擦不断,美国陆续把它的第七舰队和第十三航空队派到台湾地区。沈阳、鞍山和本溪、水丰电站就在鸭绿江上如果美国占领朝鲜半岛,将从东北和东南对中国大陆形成夹攻之势。朝鲜问题将复杂化,我国将面临着美、苏两个大国的双重压力。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国内政局可能动荡不安,新生的政权可能面临巨大危机。在抗美援朝的三个年头里,就工农业产而言,经济指标保持着良好的增长态势,抗美援朝战争虽然消耗了大量的物资,但是为与朝鲜战场上志愿军的浴血奋战相配合,而且国内掀起了全国性增产节约、爱国增产、捐献物资、踊跃参军、爱国卫生运动等等,这些运动的开展不仅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而且起到了移风易俗的作用。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中国人的军威、国威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国防实力,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声望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觉悟,赢得了和平的国际环境。抗美援朝战争还刺激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和政治热情,促进了国内的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等大规模群众运动的开展。

——摘编自宋银桂《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再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美援朝中中国人民体现出来的精神。
2021-01-08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学程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外国人,包括欧洲人,为了与中国人做生意,不得不向中国支付白银,这也确实表现为商业上的‘纳贡’;“‘中国贸易’造成的经济和金融后果是,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可匹敌的制作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世界白银产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由此可知,在近代西方工业化成功以前,中国工业的发展,就其使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来说,显然曾经有过一页光荣的历史。

——摘编自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中期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白银流入中国带来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