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历史事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如表中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史实结论
A挖掘出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门齿化石中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
B《周易》中记载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西周出现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
C良渚遗址中发现了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D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是世界上已知年代最早的文字
A.AB.BC.CD.D
2023-10-13更新 | 201次组卷 | 33卷引用: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围绕“改革促发展”这个中心,开展了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主题的 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回答相关的问题。

材料一:北魏孝文帝决心迁都,但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494 年,孝文帝以南征 为名,亲率文武官员和 20 万大军南下。到达 A 城时,正值秋雨连绵,道路泥泞,长途跋涉的鲜 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不愿意继续前进,孝文帝趁机说,行军中途,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 果不愿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都在此,随行人员没再反对,于是大功告成。

材料二:3 个鲜卑姓改的汉姓:

鲜卑姓汉姓
拓跋
步六孤
贺赖

《魏书》记载:“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材料三: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北方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 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1)材料一中的“A 城”是哪里?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精心安排这一迁都的“计谋”?
(2)材料二所示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两项措施?
(3)根据材料三,说一说这次改革取得了什么效果。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你对改革和发展的看法。
2022-02-1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据记载,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波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导力量。材料反映了宋代(  )
A.农业繁荣B.手工业兴旺C.海外贸易发达D.文化昌盛
2022-01-01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喀什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左传》记载,周公把“殷民”六族和七族以及方国“怀姓九宗”的贵族分别分配给鲁、卫、唐三国,使他们带着宗氏和分族,统率着所属奴隶,随从封君迁到封国,“职事”于封君。这一举措
A.标志着分封制度的确立B.促成了集权国家的建立
C.推动了周初的文化融合D.消弭了周初君臣的分歧
5 . 《瓦德西回忆录》中有如下记载:所有沿途行经之路,一直至于北京城下,只是一片荒凉毁掠之景而已,沿途房屋未经被毁者极为罕见,大都早已变成瓦砾之场。……从大沽经过天津直到北京之路线上,至少当有五十万人,变成无屋可居,散处于附近之地。这一情景最有可能出现于
A.鸦片战争期间B.太平天国北伐时期C.甲午战争期间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6 . 《史记》记载“今上(汉武帝)即位,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通一技之士咸得自效,绝伦超奇者为右,无所阿私”。汉武帝的这一做法
A.客观上不利于多元文化的发展B.实现了中央与地方权力平衡
C.有利于罗致人才加强社会控制D.推动了天下一家的文化认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期“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并且破格提拔,以至于“四方土多上书言得失,自炫鬻者以千数”。这反映了汉代
A.延续了百家争鸣的局面B.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C.采取分科考试选拔人才D.察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
2021-12-05更新 | 207次组卷 | 5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封是指封驳还并对诏敕之不当者加以驳正。有人对《唐会要)的记载进行抽样统计、3卷至56卷中关于皇帝诏令遭谏议官封驳的就有16次,其中11次封驳有效。这些记载反映出唐代
A.中央决策机制不断完善B.中央集权加强
C.专制皇权受到一定限制D.集体议政决定国家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晋书》记载,匈奴人刘渊自称汉王,建立汉政权(即前赵)。在即位诏令中,刘渊不仅追述了两汉及蜀汉三祖五宗的功绩,更重点述及王莽篡汉、光武中兴和曹氏篡汉、刘备续统的历史。刘渊此举旨在
A.赢得中原士人的支持B.融入华夏族大家庭
C.否定西晋的正统地位D.建构政权的合法性
10 . 《元史》记载,元代“东渐西被,暨于朔南,凡在属国,皆置驿传,星罗棋布,脉络相通,朝令夕至,声闻毕达”。这说明元代驿站制度
A.仅设置于所辖属国B.加强了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C.沿袭前代民族政策D.激化了与其他民族的矛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