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原创)简述题

抗战胜利后,各国媒体争相报道。但对中国抗战胜利原因,国内外媒体却有着不同的声音,他们借用古代中国的历史名人来总结胜利原因,观点如下:


序号观点阐释
1“屈原”日本无条件投降和中国抗战胜利主要是屈服于美国在广岛、长崎投递的原子弹
2“苏武”苏联出兵东北,使日本关东军迅速瓦解
3“蒋干”主要归功于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坚持抗战
4“毛遂”主要归功于毛泽东领导的人民战争
5“华佗”日本深陷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汪洋大海
6“庞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国际统战(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自行选择上述3个观点进行简要评述。(要求:逻辑清晰、史实准确)
2022-04-02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原创)1943年底,陕甘宁边区召开了第一届劳动英雄大会,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亲自表彰了两百余位劳模。有位劳模说“自炎黄到如今五千多年。受苦人恒居人下,世代相传。共产党来到边区,咱们的光景大大改变。历史上第一次,把劳动人民尊称状元。”这意在说明
A.边区民众对中共政策的认同B.中共广泛动员民众争当劳模
C.日军对边区经济封锁的失败D.发展生产是中共的中心工作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如表为抗日战争时期“持久战”概念的形成过程。据此可知,当时中共中央
时间出处内容
1935年12月毛泽东在陕北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所作的报告第一次提出了“持久战”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持久战”作为全国实行的战略总方针
1938年5月毛泽东《论持久战》演讲系统阐述了“持久战”
A.纠正了国民政府的投降倾向B.争取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
C.肯定了东北抗战的重要作用D.对抗日战争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
4 . 1950年6月,新中国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土改完成时,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50年的1.32亿吨增长为1.63亿吨,人均粮食由1950年的239.4公斤增长为285.2公斤。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新中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B.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的推动
C.土地改革促进了国家工业化建设D.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新政权的巩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