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9 道试题
1 . 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英日从中国攫取最大利益的出发点是(     
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B.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C.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D.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2 . 对于秦始皇的评价,后人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这就是秦始皇的三大革命:称皇帝,反封建,大一统。革命的结果,是帝国制度取代了邦国制度,并延续了两千多年,影响极其深远。”据此,无法得出的选项是(     
A.最高执政集团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B.君主专制制度对后世形成了长远影响
C.秦朝开创的郡县制从根本上消除了地方与中央的对立D.“大一统”政体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
3 .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这里的“新阶段”主要是指(    
A.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正式形成B.开始与保皇派展开激烈论战
C.革命派开始积极发动武装起义D.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和纲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联: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产启迪后来人。

材料二:当时的清政府,正如孙中山所形容的那样,像“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彻底的腐朽了”,“全国革命的时机,现已成熟”。可见,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客观恨势使然,而不是什么“激进主义思潮”的产物。因此,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事件,“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飞跃,它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在中国绵延几千年并被奉若神明的君主专制制度,破天荒地宣布了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从而扫清了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障碍,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其政治意义是决不能低估的。

——陈其泰《近代史上有关重大是非的两个问题的评价》

材料三:残酷的事实使革命派从陶醉中清醒过来,再次举起斗争的旗帜,进行了一次次捍卫共和斗争。


(1)材料一对联中的“先行者”指的是谁?“首义”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材料二从什么角度评价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贡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共和进行了哪些努力。
5 . 1894年7月,日本的福泽谕吉发表文章,认为甲午战争是“文明开化进步者与妨碍进步者之战,而绝不是两国之争”,是一场“文明与野蛮之战”,是“为了推进文明进行的战争”。此外,他还在文章中分析了战争采取的策略等。福泽谕吉此举旨在(     
A.揭露晚清朝廷反动的真实面目B.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C.为日本的侵略制造舆论和借口D.扩大民主革命在中国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列四则史料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不同时期的选官制度,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②进士以诗赋取人
③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
④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A.①②③④B.④①②③C.④③②①D.④②③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列观点分别出自中国古代四位著名的思想家。四个选项中的言论(按序号排列)与人物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②“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③“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④“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A.韩非子.黄宗羲.董仲舒.孟子B.董仲舒.荀子. 黄宗羲.朱熹
C.董仲舒.韩非子.黄宗羲. 孟子D.孟子.董仲舒.荀子.黄宗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史学家翦伯赞说:“汉代的统治者,把它当作一种材料,筑成了一条文化思想的狭路。在狭路的起点,写着知识分子由此入口;在狭路的终点,堆积着大堆的禄米。为了获得禄米,必须通过这条唯一的狭路。”材料中的“它”是指(     
A.推恩令B.儒家思想C.察举制D.恩荫制度
9 . 以下人物及其观点所体现的共同诉求是(     
李鸿章:“机器制造一事, 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郑观应:“ 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章太炎:“公理之未明, 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之一
梁启超:“ 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学习西方,救亡图存B.广启民智,自强求富
C.暴力革命,实现共和D.实现工业化,与西方商战
10 . 唐朝前期,国家税收由中央统收统支,地方无擅自支用国家税收的权力。安史之乱后,唐朝地方政府获得了原属中央财政的部分财权和税收。这一变化(     
A.直接导致唐王朝的覆灭B.体现了财政制度与时俱进
C.是藩镇割据产生的根源D.说明中央权威已逐渐下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