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07年,清政府通过《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和《女子小学堂章程》,规范了女学制度,在这之前创办的女学大多为私人所办,章程发布之后,公立的女学得到了发展,各地创办学堂,并将“天足”作为入学的必要条件。这反映出此时(     
A.工业化对劳动力的要求提高B.新政推进了风俗改良进程
C.已初步具备施行宪政的条件D.妇女地位获得了较大提升
2 . 近代有学者论及中国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谓:“于是天下之国,大都王之兄弟、甥舅,而诸国之间亦皆有兄弟、甥舅之亲,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这反映了西周时期(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最高执政集团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C.实行了内外服制度D.血缘关系亲疏作为权力分配主要依据
3 . 为防袁世凯专权,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法制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对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宣布主权在民
B.它的颁布标志着中国两千余年封建制度的终结
C.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
D.国家权力结构基本仿照三权分立但又有创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代的政事堂逐渐发展为宰相集议军政大事之所,政事堂集议一般由秉笔宰相(因事而定,非固定官职)面奏皇帝批准,宰相们按皇帝旨意讨论以后,由秉笔宰相先行在起草的决策文书上署名,待其他几位宰相附署后,上报皇帝御批付诸实施。唐代政事堂集议(     
A.实践了分权制衡的理念B.凸显了民主政治的原则
C.强化了皇帝的专制统治D.降低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01年7月,清政府按照辛丑议和过程中西方列强的要求,谕令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在六部之前,设总理大臣一名,会办大臣及会办大臣兼尚书各一人,内设各司分别执外交、通商、路矿、关税、邮政、海防等事务。这说明清末中央机构改革(     
A.致力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B.迅速摆脱了内外困境
C.旨在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体现了半殖民地特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郑振铎认为:“从乾隆五十七年以后,话本的作者,在实际上可以说是绝迹了……淫靡的作风是早已过去了的,随了正学的提倡的结果,连小说中也非谈忠说孝不可了。”这表明清代小说(     
A.改变了古代文学发展趋势B.劝诫教化功能突出
C.创作取决于官方意识形态D.缺乏民主启蒙意识
7 . 【社会流动与实现途径】

材料一   汉代士人的社会流动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与战国时期士人无秩序的流动相比,两汉时期,社会相对比较稳定,各项制度逐步建立健全。从流动的趋向上来看,“学而优则壮”是汉代士人的主要价值取向,此外,学术领域,方术领域,工商领域等社会领域中也有大量士人流入。在隋唐以后“科举的社会”中,乡间社会是落第士人在科场困顿后不得不选择的归处,汉代则不然,广阔的乡间尽管吸纳了很多仕途失意的士人,但同时也有相当规模的士人,在绝意官场或无心工商、方水等社会领域后,自觉主动地选择沉淀于其中。汉代四百年间,以儒士为主体的士人持续性向官场的流动,有精于此,汉代政治的尚贤特质才开始形成,并最终定型。

——摘编自杨豪马德青《汉代士人社会流动研究》

材料二   社会流动充允许队一个社会阶层转移到另一个阶层,有的经提升而转移到较高的阶层,有的经下降而转移到较低的阶层,对于中国的社会晋升途径,有教育、行医、从军、从政、经商、婚姻、革命和造反等途径。有学者分析了近代直隶农村的社会流动,认为“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的晚清直隶农村社会成员在农村危机、近代化带动、大众追求三个动力合力的作用下,通过科举、新式教育、参军、经商、流民等各种途径实现了社会垂直流动。”

——摘自杨豪《回顾与思考:中国近代乡村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研究述评》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土人社会流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乡村社会流动实现途径的历史背景。
8 . 如图是甲骨文中“国”的初体,本义是邦国,原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左边是疆域,右边是“戈”,表示用武力守卫疆域。字形像持武器(戈)守卫城邑。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A.注重血缘的宗法制度B.日益严峻的边疆危机
C.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D.早期文字的史料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陈旭麓在《中国近代史》中这样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它的斗争锋芒直指封建统治者,同时也打击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揭开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     
A.反帝反封建的农民革命运动B.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革命运动
C.反帝爱国运动D.实践民主政治的农民运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