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唐代诗人中李白以仙人自诩,人称诗仙;王维字摩诘,有诗佛之称;杜甫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人称诗圣。材料表明当时(     
A.文学艺术多元性B.对外交流的繁荣C.社会政治的宽松D.三教合一的趋势
2 . 汉代乐府诗歌中所描述的女性大多数都处于家庭生活中的从属地位,她们有着温柔贤惠的形象,十分注重内修,诗人们也十分注重对女性内修的赞美,勤劳质朴、贤淑善良的中国女子成为汉乐府诗歌中歌颂较多的一类。汉乐府诗歌对女性内在形象的歌颂(     
A.使女性地位发生了变化B.反映了社会的真实情况
C.受到儒学价值观的影响D.创新了传统民歌的形式
2023-10-13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选科调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之际,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社会关系上的大动荡和大变革。在这个过程中,政治结构上的宗法“礼治”逐渐松弛和瓦解,从而使“士”阶层从宗法制度的羁绊下解放出来,进而为“百家争鸣”的兴起创造了基本的前提条件。

——摘编自周继旨《论先秦的“百家争鸣”与“士”阶层的解放》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各个学派,人们总称为诸子百家。各派各家都著书立说,议论政治,即相互影响,又互相批判,在思想战线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材料三   (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所不去也,医乐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四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百家争鸣兴起的主要因素。
(2)材料二、三、四反映了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有哪些?
(3)从材料可知,在这一趋势下,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并说说秦汉这些努力的共同点。
2024-01-3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公元前356年,商鞅自魏国入秦,经过景监引见,与秦孝公数次会面后,提出了德治已不能治理天下,君主应 “缘法而治”的主张,深得孝公赏识,被任命为左庶长,在秦国开展变法。商鞅重刑轻德,实质是抛弃“仁德”外衣,用“刑法”手段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其“法治”包含“法、信、权”有机结合的法治理论和治理模式。“法”即“国君立法分明守法严苛、官吏解释法律”;“信”即“令出必行的公信力,赏罚分明民众信任,君臣共信不失其议”;“权”即国君权势,是推行法治的前提。商鞅极力推崇重刑,“轻罪重刑、刑重必得、不赦不宥”,禁奸于未萌;其重刑主义带有明显“以刑去刑”维护君主集权统治的功利性,其司法实践改变了“刑不上大夫”的等级 特权。民愚则易治,商鞅燔《诗》《书》而明法令,偏激弃绝传统文化,为推行法治创造了有效的法治文化。

——摘编自《商鞅变法的法律文化解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推行法治思想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以法治国的思想。
5 . “以诗证史”是史学研究的方法之一,表中唐人诗句与其可以反映出的历史现象对应正确的是诗句(     
诗句历史现象
A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农业劳动力严重不足
B种桑百馀树,种黍三十亩。均田制无法继续推行
C莳蔬利于鬻,才青摘已无。家庭手工业补贴家用
D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政府改革了赋税制度
A.AB.BC.CD.D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剑舞”是唐代流行的一种舞蹈,基本形式是执剑而舞。其最初起源于军队,后经演变,融合西域服饰、舞蹈风格,在宫廷、民间广泛流传,深受人们喜爱。杜甫诗中曾描述:“……耀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据此可知,剑舞的流行体现出唐代(     
A.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B.豪华奢靡的宫廷生活
C.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D.文人雅士的艺术追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豪放纵逸的李白在其许多作品中融入了道教思想的元素;沉郁顿挫的杜诗,则以儒家学说的积极方面为其创作基础;而王维、储光羲等人的田园山水诗,又常常流露出佛教“静”“空”思想的痕迹。这一现象(     
A.表明儒家正统地位受到冲击B.得益于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鉴
C.凸显了诗歌创作世俗化倾向D.反映了唐朝国内政局的变动
2023-10-26更新 | 414次组卷 | 20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反映了(     
①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②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③城市经济的繁荣             ④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3-10-29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北宋《神童诗》里有言:“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据此判断,下列对宋代科举制解读正确的是(     
A.中举的都是底层民众B.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选拔了大量实用人才D.加强了北宋的中央集权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摘选自史书所载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

重要帝王

事迹摘选

前赵开国君主
匈奴族刘渊
永嘉二年(308)元海(刘渊的字)僭即皇帝位,大赦境内,改元永凤。以其大将军刘和为大司马,封梁王;尚书令刘欢乐为大司徒,封陈留王;御史大夫呼延翼为大司空,封雁州郡公;宗室以亲疏为等,悉封郡县王,异姓以勋谋为差,皆封郡县公侯
后赵开国君主羯族石勒大兴二年(319),勒伪称赵王……依春秋列国、汉初侯王每世称元,改称赵王元年。……遣使循行州郡,劝课农桑……今()群僚及州郡岁各举秀才、至孝、廉清、贤良、直言、武勇之士各一人。置署都部从事各一部一州,秩二千石,职准丞相司直
前燕开国君主鲜卑族慕容皝

皝于是以咸康三年(337)借即王位,赦其境内……皝乃令曰:“然则农者,国之本也…………《诗》不云乎:‘无言不酬。’其赐钱五万,明宣内外,有欲陈孤(君主自称)过者,不拘贵贱,勿有所讳”

前秦君主氐族苻坚

以升平元年(357)僭称大秦天王……赦其境内,改元曰永兴……从祖侯为太尉,从兄柳为车骑大将军、尚书令……礼神祇,课农桑,立学校,鳏寡孤独高年不自存者,赐谷帛有差,其殊才异行、孝友忠义、德业可称者,令在所以闻

——据《晋书》等整理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阐述史论结合,结论明确,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