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如表是《1871~1921年英、美、日、俄四国在中国进口贸易总值中的占比(%)情况统计表》。其中甲应是(     

1871— 1873

34.7

3.7

0.5

0.2

1881— 1883

23.8

4.9

3.7

0.2

1891— 1893

20.4

4.7

4.5

0.6

1901— 1903

15.9

12.5

8.5

0.8

1909— 1911

16.5

15.5

7.1

3.5

1919-1921

29.2

17.6

14.0

1.4

A.美国B.英国C.日本D.俄国
2 . 北宋时,苏轼在徐州担任知州时,发现其治下利国监“自古为铁官,商贾所聚,其民富乐,凡三十六冶,冶户皆大家,藏镪巨万,常为盗贼所窥。”他感叹到:“兵卫寡弱,有同儿戏。使剧贼致死者十余人,白昼入市,则守者皆弃而走耳。”这一现象的出现源于宋代(     
A.重文轻武社会风气B.政治权力结构性弊端
C.周边民族政权侵扰D.城市经济的发展繁荣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15世纪,西欧学者与艺术家以崭新的活力,力图恢复正统的古代遗存,即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艺术成就,以促进正统的古代文明重生。那时,学者们对先前几千年所包含的几乎每个世纪都进行了研究。16世纪上半叶,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灵感激发了文学、艺术和知识的变革。这场变革从意大利兴起,迅速传播欧洲,形成传统上所说的文艺复兴运动。在整个欧洲,人文主义的兴起对基督教文化产生了持久的影响,激起欧洲人对更大世界的兴趣。

材料二   在中国,1644年从明到清的朝代更迭刺激了儒学的复兴。王夫之赞美11世纪儒家的价值观,并梦想在人间恢复“天道”。顾炎武疏远新王朝,转向儒学的生活理念。他像任何一位欧洲坚定的文艺复兴大师一样,致力于寻找古代遗存,他和他的学者同仁有意识地保护那时的古代遗存,以防它们被侵蚀、损坏和遗忘。这场中国的儒学复兴本质上类似于欧洲的文艺复兴,但却没能发挥同样作用。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的儒学复兴“没能发挥同样作用”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对国民党《六法全书》的认识,不仅有些学过旧法律的人,把它奉为神圣,强调它在解放区也能运用;甚至在较负责的政权干部中,也有人认为《六法全书》有些是合乎广大人民利益的。

(二)国民党的《六法全书》是保护地主与买办官僚资产阶级反动统治的工具,是镇压与束缚广大人民群众的武器。正因为如此,所以蒋介石在元旦救死求和的哀鸣中,还要求保留伪宪法、伪法统,也就是要求保留国民党的《六法全书》继续有效,因此,《六法全书》绝不能是蒋管区与解放区均能适用的法律。

……

(五)在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下,人民的司法工作应该以人民的新的法律作依据。……目前,在人民的法律还不完备的情况下,司法机关的办事原则,应该是:有纲领、法律、命令、条例、决议规定者,从纲领、法律、命令、条例、决议之规定;无纲领、法律、命令、条例、决议规定者,从新民主主义的政策。同时,司法机关应以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国家观、法律观及新民主主义的政策、纲领、法律、命令、条例、决议的办法,来教育和改造司法干部。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与确定解放区的司法原则的指示》(1949年2月22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中央发布《指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指示》发布的意义。
5 . 改革开放后,我国面向亚非拉地区的对外援助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由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6.7%降至20世纪80年代初的0.6%。大量援外承建部门转制成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与受援国企业直接开展合作,或通过设立合资企业等形式促使援助资金取得最大效益。这些转变主要基于我国(       
A.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B.工作重心的转移
C.国际地位的持续提高D.外交局面的突破
6 . 1924年3月,孙中山在演讲中道:“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这些旧道德,中国人至今还是常讲的,但是现在受外来民族的压迫,侵入了新文化。一些醉心新文化的人,便排斥旧道德,以为有了新文化,便可以不要旧道德。不知道我们固有的东西,如果是好的,当然是要保存,不好的才可以放弃。”孙中山意在(       
A.维护封建伦理道德B.反对外来文化
C.树立民族文化自信D.打击帝国主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931年9月27日,北平学生发表《告全国民众书》,指出:“向国联报告请求公判”,是“软弱无效,坐以待毙的政策”,主张工农兵学商“组织起来”“联合起来”。《告全国民众书》发表的背景是(       
A.日本制造“济南惨案”B.日本占领东北三省
C.“华北自治运动”进行D.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888年7月,天津时报刊登开平矿务局的启事,说矿务局“召开股东大会”“拟以(净余利银)分发利息”;同年10月,上海纺织局在《申报》如实登载招股章程。这说明,当时(       
A.民族企业借助媒介宣传B.新式企业受到国人青睐追捧
C.近代报刊关注企业转型D.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853年,福州获准开茶市,成为福建茶区唯一出口口岸,“各国船只驶闽运茶叶遽呈争先恐后之状”,福州遂成驰名世界之茶叶集散地。1859年,福州港超越上海,成为全国茶叶出口第一大港。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福州港正式开埠通商B.福建的洋务运动兴起
C.国内政局的剧烈变动D.上海机器制茶业兴起
2023-09-06更新 | 150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隋唐两代实行东西两京制,多位皇帝曾巡幸东都洛阳。下表是隋唐皇帝巡幸洛阳一览表。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巡幸活动主要意图是(       
皇帝巡幸次数巡幸目的在洛时间
隋文帝2就食12个月
隋炀帝9征伐、巡游54个月
唐太宗3征伐、封禅、就食24个月
唐高宗5封禅、就食127个月
唐玄宗6封禅、就食119个月
(注:就食,即因粮食供应紧张到洛阳办公)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B.持续加强民族交往
C.解决地方治理危机D.应对经济格局嬗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