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下表为考古发掘出的部分唐朝文物统计表。表中信息可印证,唐朝(       )
出土地点出土文物
马来西亚的彭亨唐代四耳瓷尊
印度尼西亚唐三彩
巴基斯坦的卡拉奇晚唐时期长沙窑瓷
A.国内商品经济繁荣B.海外贸易得到发展
C.中外文化交流频繁D.制瓷技术领先世界
2023-11-09更新 | 92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4 盛世大唐-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高频考点追踪分析与预测
2 . 2023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河南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位列其中。该遗址2号墓地出土的金覆面长18.3厘米,宽14.5厘米,重40克,含金量达88%(见左下图)。其实之前三星堆遗址5号坑也出土了一件金面具,宽度约23 厘米,高度约 28 厘米,可以独自立起(见右下图)。由此可知(     

A.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性B.两地文明可能有某些联系
C.三星堆文明早于商城文明D.巴蜀文明来源自中原文明
2024-03-14更新 | 15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3 . 下图是考古人员在尼雅遗址(在今新疆和田地区,汉代时是西域精绝国所在地)中发现的西汉时期四川地区所产的织锦,上面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等篆体汉字,还有凤凰、鸾鸟、麒麟、白虎等祥瑞纹样。这件文物可以证明(     

A.西域地区丝织业有了很大发展B.汉朝对西域地区进行行政管理
C.西域与内地存在经济文化交流D.汉朝与西方建立直接经济联系
2024-03-25更新 | 121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023·浙江·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清末国人对文物流失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传播西方文物观念,在各地成立文物保护场所,制定法律规章以禁止民众私售外人。但20世纪20年代后,国人开始极力反对外人的一切掠夺行为,包括外人在国内的非法考古以及贩卖文物等行为。这一变化反映出(       
A.文物主权意识的觉醒
B.考古技术的突飞猛进
C.文物保护措施的完善
D.传统文化地位的提升
2023-11-20更新 | 90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5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变迁讲义(新教材新高考)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07年,中国水下考古部门和广州打捞局合作,将“南海一号”沉船打捞出水。截至2019年底,船货已提取完毕。沉船长22.15米,宽9.85米,舱深2.7米,属于远洋贸易船。全船用舱壁板进行分隔,共分为15个货舱。船货品类丰富,而以瓷器、铁器为大宗,瓷器以德化窑、磁州窑、龙泉窑和景德镇窑的产品最为多见。此外,还有漆木器、金银器、金叶子、银锭、铜钱及大量的个人物品,如戒指、手镯、臂钏、项链等,以及动植物残骸、矿石标本等。另据最新的样品检测数据,“南海一号”上已经发现丝绸遗留的化学成分。据出土文字材料,该船的年代当在12世纪末。

——摘编自姜波《港口、沉船与贸易品》

(1)材料中的“南海一号”作为史料,可以用来研究_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商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南海一号”对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史料价值。
2024-05-14更新 | 180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6 . 在浙江浦江发现的距今11000—9000年的文化遗址,面积达2万平方米,发现有深70厘米的储藏窖穴、干栏式建筑柱洞、许多陶器、磨制石器等;陶器中夹杂大量驯化水稻颖壳;还出土碳化稻米、稻壳、小穗轴等,样品总量达5万余个。以上考古发现(     
①说明长期定居的聚落出现   ②反映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
③证实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   ④体现社会的等级礼仪制度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4-04-30更新 | 187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练习(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山西陶寺遗址是中华文明古国阶段晚期代表性遗址。考古发掘出土了彩陶、漆木器、玉器等器物,其中鼍鼓、石磬、土鼓等在大墓中随葬的数量、组合和布设位置都是固定和统一的。即使几座大墓的入葬时间至少相距百年,上述规制也无明显变化。据此可知(     
A.神权在陶寺社会中占据主导B.中原核心的文明格局基本形成
C.古国阶段晚期初步形成礼制D.陶寺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征
2024-04-10更新 | 362次组卷 | 8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史记》载,“(前705年)山戎越燕而伐齐”;《春秋》载,“(前664年)齐人伐山戎”。据现有研究成果,分布于燕北辽西一带的夏家店上层文化,即为山戎遗存。目前,在天津、北京及河北唐山等地均有属于夏家店上层文化的青铜器出土,很多青铜是仿照中原青铜礼器而铸造的。据材料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区域文化交融根源于民族征伐B.山戎长期直接统治京津冀地区
C.考古发现比文献记载更加可信D.华夷一体的文化格局初显雏形
2024-04-18更新 | 25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邢台市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模)历史试题
9 . 传统观点认为,西周时期的秦人过着游牧、狩猎的生活。20世纪80年代,考古学者在甘肃省甘谷县毛家坪村发现了西周时期的秦文化遗存,在其居住遗址中发现有灰坑、残房基地面等;出土陶器形态与西周陶器形态基本相似,有、盆、豆、罐等。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A.民族融合进程加快
B.农业文明影响扩大
C.区域文明进程趋同
D.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2024-03-22更新 | 0次组卷 | 6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安徽巢湖流域凌家滩遗址距今约5500年,考古人员在此发掘出大量玉器、石器,发现了墙基、大型祭坛和墓地,该遗址还产生了中心聚落和聚落群。距今约5000年的屈家岭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石器,还有大批炭化稻粒、公共墓地等。这说明(     
A.聚落是人类文明产生的根本前提B.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
C.农业出现成为先民定居主要条件D.社会分工促进人类进入阶级社会
2024-02-26更新 | 13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新教材高考预测卷(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