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9 道试题
1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就:1954年完整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当今世界众多国际组织和国际文件采纳;1997年“东盟共识”的发表启动了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进程;2012年中共十八大上明确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成为凝聚起世界人民的广泛共识。这些思想的提出反映了我国(     
A.借助于传统的思想文化树立大国意识
B.形成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机制
C.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D.为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了基础
2022-07-06更新 | 3305次组卷 | 33卷引用:河南省光山县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宋朝绘画以饱满的写实精神展现了社会百态,较之北宋对大型人物活动场景的过多关注,南宋绘画则更多地把村医、舟船、行旅、牧童、耕织、商贩等凡俗场景运用到绘画创作之中。这一变化反映出(     

A.社会逐渐由兴盛走向衰落B.市民阶层的兴起
C.城乡发展和商品经济繁荣D.传统观念的颠覆
2023-06-20更新 | 908次组卷 | 1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3 . 《汉书·朱博传》载,冀州刺史朱博在巡视时遇吏民数百人拦路投诉。朱博派属官敕告吏民,刺史不受理县丞、县尉之事,只受理两千石以上官员之事,而且也非事事都受理,只有《六条问事》言及者才得受理。这反映了当时(     
A.监察官的权力较小B.政府规范监察范围
C.中央集权日益加强D.社会推崇无为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据考古资料显示,仅在广东的魏晋南北朝墓葬与窖藏中,发现的波斯银币就有三批、三十余枚。《南史·吴平侯景传》称“广州边海,旧饶,外国舶……岁十余至”。《南齐书·东南夷传》也称广州“商舶远届,委输南州,故交广富实”。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海外贸易占据主导B.江南经济得到开发
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5 . 下图反映了中国某一时期的社会变化,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政府田赋收入占财政收入比例由25%降至21%
·官办企业由年均增长14.5%降至3.81%
·政府明确规定各种大礼服、常礼服,大礼帽等“料用本国纺织品”
·“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
A.民族企业发展环境改善B.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发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D.官僚资本阻碍民族工业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初,广西思恩府土司岑瑛因“筑城池,创廨宇,立学校,建祠庙,政绩大著”,被明政府升任“都指挥同知”,给予流官职位。明朝政府的做法旨在(     
A.扩大儒家学说的影响B.鼓励少数民族的文人入仕
C.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D.增强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
2024-03-19更新 | 734次组卷 | 13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的许多典章制度、哲学思想、语言文字等逐渐传向周边各民族,并为他们所吸收。在这一过程中,周边文化也逐渐传入中原地区。如南方苗蛮集团的神祇——女娲、盘古等,被中原地区所吸收,逐渐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这一现象(     
A.促进了华夏认同的出现B.体现了民族隔阂的消除
C.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D.反映了统一观念的加强
2024-01-04更新 | 769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4届一模滚动测试(9)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图为商代王位世系图(部分)。“三公二父”是商王康丁的五位旁系先王,他们经常一起受祀,祖甲多数情况下都是单独受祀。这些做法表明当时(     

A.嫡长子继承制已经确立B.兄终弟及方式渐趋成熟
C.直系血缘纽带关系强化D.统治集团内部等级森严
2024-03-09更新 | 744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信阳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51年,上海铁路管理局按照铁道部统一整顿职名的要求,修订一批旧式职名,将杂夫役、小工等改为各种员、工,将旧社会各种“匠”一律改称“工”,并修订一些日、俄语等转译过来的职名。这一举措(     
A.适应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要求B.旨在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
C.促进了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D.有利于塑造新型劳动者关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唐开元年间,朝廷所需丝织品多取自河南、河北,当时河南的丝织业水平首屈一指,其次为河北,淮南、江南的丝织品难以与之匹敌。到了唐后期,朝廷所需丝织品转而取自淮、浙等地。这种转变源于(     
A.长途贩运得到发展B.中央政府实力萎缩
C.南方经济超过北方D.海上丝绸之路兴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