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4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此图为1938年11月11日日本朝日周刊出版的《中国事变画报》第四十五辑《广东占领特辑》,读图可知(     

A.日本全面发动对华侵略战争B.日本美化自身侵略战争行为
C.日本凸显其在中国良好形象D.中国人民英勇抗击日军侵略
昨日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甘肃省定西市高三下学期诊断模拟历史试卷
2 . 下图为我国某时期的一张土地分配证,根据图片信息,可知(     

A.我国已开始大规模的土地改革B.抗战时期土地政策得到有效执行
C.过渡时期农村土地改革全面开展D.农村革命根据地土地改革的推行
昨日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甘肃省定西市高三下学期诊断模拟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下面是近代某报刊发表的一幅宣传画,这可用于研究(     

A.土地改革政策发挥出积极效果B.中国共产党积极开辟敌后战场
C.抗战得到国内各阶层普遍支持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作用
昨日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甘肃省酒泉市高三下学期5月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六月,光武帝刘秀颁发“度田令”,检查耕田与户口实数,即对原有户籍上的户口、年纪进行核实,对垦田进行实地丈量。“度田令”是在承认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根据豪强地主拥有私有土地多少征收赋税。此举意在(     
A.增加政府的赋税收入B.保障土地合法买卖
C.减轻自耕农经济负担D.笼络豪强地主势力
5 . [华中抗日根据地群众团体]

材料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共领导下的各抗日根据地将组建群众团体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手段。大力发展群众团体并非华中抗日根据地首创。国民革命时期,中共就通过组织农民协会开展农民运动;土地革命时期,华中特别是江南地区虽然并非红军活动的中心地带,但中共在游击战争中对群众工作非常重视,“打土豪分田地”这一实践使红军和广大农民建立了休戚与共的关系;抗战时期,群众团体进一步发展。到1938年底,苏南地区农抗会、妇抗会、青抗会、工人救国会、商界救国会、教育界救国会等群众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镇句丹金四县抗敌总会建立不久,就有60多个乡的农抗会先后成立,5万多民众参加了抗日组织。华中抗日根据地群众团体是在党的领导下成立和发展起来的,同时又保持其自身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正是很好地处理了党的领导和群众团体自主性的关系,才使群众团体在根据地建设和抗日斗争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抗战将领彭雪枫指出:以这些民众团体作为协助政府的基本动力去广泛深入地在民众中进行战争动员,协同政府,帮助军队,切实地组织男女老少“各尽其能、各献其力”的组织,如运输队、担架队、慰劳队等。加强他们组织,训练他们技术,能做到一声呼喊,万山响应。

——摘编自汪效驷《组织与动员:华中抗日根据地群众团体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华中抗日根据地群众团体加以阐释。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为1950—1952年农轻重产值平均增长速度及比重变化情况(单位:%),该表可用于说明(       
项目工农业合计农业工业
小计轻工业重工业
平均增长速度21.114.134.829.048.5
农轻重比重变化195010066.733.323.59.8
195110061.438.626.112.5
195210058.541.526.714.8
A.农业集体化稳步推进B.国民经济逐渐恢复
C.“一五”计划成效显著D.新生政权完全巩固
7 . 1934年,毛泽东在谈到根据地经济建设时指出:“国家经营的经济事业,在目前,只限于可能的和必要的一部分”“对于私人经济,只要不出于政府法律范围之外,不但不加阻止,而且加以提倡和奖励”“合作社事业,是在极迅速的发展中”。毛泽东意在(       
A.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B.落实新民主主义理论
C.服务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D.应对根据地的严峻形势
8 . 唐义净翻译尊者胜友集的《根本萨婆多部律摄》(卷八)中,提到有五种“盐药”,第五种为“三没达攞(luó)”,并解释说它是“煮海为之”。义净翻译的经文中还涉及制造沙糖团的技术。这可以用来说明历史上佛教(       
A.助推了科技的传播B.重在研究营养膳食
C.对信众的影响广泛D.教理逐渐走向实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春秋战国时期,“人”“民”的使用出现了有所侧重的情况。称某族的成员,可称“某族之人”,但未见称“某族之民”或“族民”者。称“民”者则多是某地之民或下层民众,如“向之民”“国内之民”“晋国之民”等。这表明当时(       
A.地域认知影响的增强B.宗法分封制彻底崩溃
C.居民身份趋于多样化D.民的社会地位在下降
10 . 西汉时期,度量衡的管理实行“度者……职在内官,廷尉掌之”“量者……职在太仓,大司农掌之”“衡权者……职在大行,鸿胪掌之”。这一政策(       
A.反映了抑商政策导向B.利于规范社会经济秩序
C.造成了机构职能重叠D.旨在促进统一市场建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