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2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为北宋粮食运输示意图。据此可以推知,北宋(     

A.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分离B.朝廷赋税主要来自江汉平原
C.西北边防面临着严峻压力D.区域间的长途贩运较为兴盛
2 . 甘肃武威磨咀子62号汉墓出土的夔金铜耳漆杯,杯底刻“乘舆髹画木黄耳一升十六侖棓。绥和元年(前8年)考工,并造,匏工丰,护臣彭,佐臣伊,啬夫臣孝主,守右丞臣忠,守令臣丰省”。这反映了汉代(     
A.商品经济日益发展B.家庭手工业作坊发展为工场
C.官营作坊管理严格D.手工业产品实现标准化生产
昨日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宜春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64-1966年,中央15个部委的近60多个企事业单位,从北京、上海、辽宁和广东等12个省市迁至重庆地区,国家还在重庆地区安排了59个大的骨干项目和配套项目的新建和改扩建。上述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应对日趋紧张的国际局势B.建立中国独立的工业体系
C.推进重庆地区的经济发展D.改善我国的国民经济布局
昨日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宜春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金朝中期,金世宗将国号“金”解释为女真完颜部的祖源按出虎水(女真语读“金”),并将按出虎水附近的长白山、混同江塑造为女真民族的神山圣水。金世宗对国号的解释意在(     
A.构建女真文化本位观B.神化祖先以强化皇权
C.加强对祖源地的开发D.保存本民族历史记忆
昨日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宜春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有学者认为,清末预备立宪促使革命者抓紧革命准备,试图抢在宪法与君主立宪制确立之前将其推翻,以免爱新觉罗家族成为宪法所规定的“万世一系”的合法统治者。材料表明(     
A.革命派希望建立民主共和制B.预备立宪助推了革命的发生
C.清政府的改革具有欺骗性质D.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世袭制
昨日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宜春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表为1978-199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占比的变化表(单位:%)。该表变化可说明(     
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1978年1997年
出口总额占比4.620.3
进口总额占比5.215.8
A.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
C.我国国际地位显著提升D.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昨日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宜春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7 . 据记载,北魏拓跋珪统治期间,注重屯田垦荒,并不断内徙“新民”。还实行“离散诸部,分土定居”的政策,由朝廷出面,解散原来参加联盟的柔然、高本、乌桓、杂胡等“四方诸部”,转移到京畿平城周围定居,使其从事农耕或定居放牧。北魏的这些举措(     
A.体现了封建小农经济的快速发展B.凸显出各民族交融程度的加深
C.有效强化了军事力量和集权统治D.利于加速社会封建化转型进程
昨日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于都中学等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电视剧《繁花》讲述了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黄河路美食街商贾云集,通宵达旦,其中最风光的是商人宝总,服装、机械、金融,越做越大,每桩几乎都是轰动上海滩的大生意。煌煌大时代,人人争上游,道尽了一个时代的情义与至真。此“煌煌大时代”的中国(     
A.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B.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C.初步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实施了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昨日更新 | 40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九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夏衍(1900-1995年),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以下是夏衍1949年前的简历。

190010月,生于浙江省杭县(今浙江杭州)。

1906年,入私塾,习读《三字经》《论语》。

1908年春,入杭州正蒙小学二年级,开始学习新式教科书,两年后退学在家自修。

1915年,入浙江甲种工业学校。

1919年,在家乡参加“五四”运动,创办进步刊物《双十》(第2期改为《浙江新潮》)。

1920年,赴日本留学,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19212月,考入日本九州明治专门学校电机专业。

1924年,加入中国国民党,担任国民党驻日总支部常委兼组织部部长。

1925年底,获得工学学士学位,担任国民党驻日支部常委兼组织部部长。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工人运动及翻译工作。

1929年,组织上海艺术社,开展无产阶级戏剧活动。

1930年,加入“左联”,当选为“左联”执委。

1933年后,任中共上海文委成员、电影组组长,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开拓者、领导者。创作电影剧本《狂流》等4部及报告文学《包身工》。

1937年后,在上海、广州、桂林、香港主办《救亡日报》《华商报》,后到重庆,辗转开展救亡运动。

1944年后,主持大后方的文化运动,曾任《新华日报》代总编。

——根据自陈坚、陈奇佳《夏衍传》整理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夏衍的道路选择”写一则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昨日更新 | 7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赣州市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10 . 1906年,时人建议关于募集新学资金等“公益事业”所涉及的民间公产不能“官不经手”,应在各州县“设立公产调查局,由该州县选举公正绅商数人……禀由地方官给予照会,调查本邑公产若干,作为兴办公益之用”。这表明时人认识到(     
A.官绅合作是中国近代化的源动力B.救亡与兴办公益应相互结合
C.地方政府职能的调整具有必要性D.基层力量是实施宪政的基础
昨日更新 | 52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九师联盟2024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