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明末徐光启、李之藻与传教士艾儒略、汤若望等人共同完成的《崇祯历书》,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明末清初的学者们通过翻译、编写书籍的方式,介绍、引进西方的火器技术和火器,如著名的红夷大炮就在军事战争中发挥过巨大的作用。这可用来说明明清之际(     
A.中西方文化实现了全面融合B.文化交流改变传统外交观念
C.中国科技文化在继承中发展D.中国科技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2 . 胡惟庸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宰相。洪武(明太祖朱元璋年号)十年,他进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随着权势增大,他日益骄横跋扈,准备谋反。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被杀,明太祖遂罢宰相。废除宰相后,明朝逐渐形成了(     
A.三公九卿制B.中外朝制度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
3 .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古者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与这一论述的同时代思想家曾经说过(     
A.存天理,灭人欲B.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2024-01-30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王阳明是明朝心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并践行,这样就能达到圣贤境界。据此可知,王阳明(       
A.主张“存天理,灭人欲”B.对君主专制进行批判
C.带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D.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
2024-01-30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下表体现了明朝(     
区域明朝的边疆治理措施
蒙古1571年“俺答封贡”,设立榷场。
西藏封授僧俗首领,设置政、军机构,开设茶马互市。
东北设奴儿干都司,对女真各部首领封授官号。
A.加强西南管理B.重视边境贸易C.推行因俗而治D.促进疆域拓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徐光启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的前六卷。徐光启评价此书“能令学者祛其浮气,练其精心;学事者资其定法,发其巧思”“为用至广……。”可见,该书的翻译(     
A.批判了理学的空谈风气B.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C.反映了东学西渐的成果D.得到了士大夫普遍认同
7 . 秦朝至明朝以来,君权与相权的矛盾贯穿始终,经历了“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的发展过程,宰相制度最终被废除。这反映了(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B.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
C.君主专制不断加强D.有效避免了宰相专权
8 . “钦差”称谓出现于元代,而在明洪武时期的官方文书中已较多使用。普遍认为钦差大臣是中国古代“皇帝临时派遣至地方处理重大事务的一种特殊的‘官’”。明代的钦差多数是派遣至地方的,但也不乏派往京城的例子。明代的钦差(       
A.拓宽了官员上升的通道B.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
C.体现了中枢机构的异化D.解决了朝廷内部矛盾
9 . 明朝中期,乡村雇工披星戴月,早出晚归,对雇主百般顺从。到明朝后期,雇工被人认为“骄惰成风”,食必需酒肉,夏日加点心,冬日加早粥。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市镇工商行业的进步B.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阳明心学的广泛传播D.市民文化向乡村延伸
10 . 明代后期,景德镇制瓷业中的一些小作坊主接受瓷商的贷金(作为制瓷的资本),但其生产的产品只能卖给瓷商,他们只能靠赚取部分差价来维持生产。这反映出当时景德镇制瓷业(       
A.出现新的经营方式B.垄断现象较为严重
C.生产技术水平提高D.生产融资较为普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