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今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陕西长安张家坡及普渡村墓地等处出土了一批具有长江中下游风格的西周青铜器。这说明西周时期
A.中原文化向周边传播B.各诸侯国维护周礼
C.宗法制度分崩离析D.南北文化相互交流
2021-06-09更新 | 11374次组卷 | 87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制(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2022-07-08更新 | 6684次组卷 | 258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搬经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第一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
3 . 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分封制建构起纵向的统治秩序,加强了王权。宗法制则从普遍存在的宗族关系层面,增强了周王的影响力。由此可知西周政治制度建构的出发点是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B.防止商朝旧贵族的复辟
C.实现统一有序的国家治理D.维护等级分明的贵族政治
4 . 据载,太公吕尚受封营丘时,“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营丘边(毗邻)莱。莱人,夷也”,“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由此可知,周初的分封制
A.确立姜齐东方大国的地位B.使周天子实现了高度集权
C.加强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促进了部族间的逐渐融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周王在分封土地的同时,还以族为单位把人民分封给诸侯。例如鲁侯伯禽受封的六个殷人氏族,就是随伯禽受封迁过去的。这些殷人氏族和伯禽所带的周人氏族,构成鲁人的主体。以往的国都是因氏族聚居而形成,偏重血缘关系,这个时候的国就有了地域概念。这表明分封制下(     
A.早期国家日益发展B.国家垂直管理地方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贵族政治日趋衰落
6 . 春秋中后期效力于卿大夫的家臣流动性增强,家臣“从一而终”、“不事贰君”的观念被打破,“臣一主二”之事更是屡见不鲜。这说明了
A.官僚政治开始形成B.宗法分封制的瓦解
C.百家争鸣局面形成D.儒学主流地位确立
2021-01-10更新 | 1236次组卷 | 28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白蒲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哈佛大学燕京学社社长克雷格说:“周王是家族中嫡长子一脉的首领,代表家族祭祀‘上帝’,诸侯国君主的排序反映了他们与周王嫡长子一脉的亲疏关系,他们的称号……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材料反映了分封制的根基是
A.神权迷信B.血缘纽带C.中央集权D.异族联姻
2022-01-24更新 | 24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8 . “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2016-11-18更新 | 2912次组卷 | 64卷引用: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历史试题
9 . 西周末年,周幽王为博宠妃褒姒一笑,竟在没有寇敌的情况下命令城防举烽火。结果,“诸侯悉至”救难勤王。这一记载实质上反映了
A.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来源B.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君臣关系
C.诸侯履行分封制下受封者义务D.周天子在诸侯中居于权力中心
2021-09-08更新 | 446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2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10 . 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书中指出:“严格地说封建社会的要素是这样: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的统治者而兼地主。”在符合这些要素的古代中国“封建社会”中
A.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B.用森严的礼乐制度强化封建君主专制
C.血缘关系是维系国家统治的重要支柱D.小农经济是封君统治的主要经济基础
2020-12-27更新 | 769次组卷 | 26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