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图为考古发现的北方某些原始社会文化区域,包括陕北、晋北、内蒙古中南部等地区,其遗址大多有石砌城墙保护,且分布在河谷断崖上,形成时间正好与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时期(距今约8000—3000年)相吻合。据此推知,这一时期该区域(     
A.生活呈现居无定所特征B.华夏认同观念已然形成
C.早期农耕文明得到发展D.区域之间文化交流有限
2024-03-21更新 | 409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考二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在距今9000—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前中期,耕作制度由最初的生荒耕作制向熟荒耕作制过渡,即由砍倒烧光、刀耕火种、年年易地的生荒耕作转向利用石铲(石耜)、石锄进行土地加工,连种若干年、撂荒若干年的熟荒耕作。这一转变(       
A.巩固了小农经济地位B.表明原始的农耕出现
C.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D.保证了人力资源需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为龙山时代(前2600年~前2000年左右)考古学五大文化分布图。据此可知,这一时代(     

A.各文化区社会发展水平差距大B.文明曙光最早出现在中原地区
C.华夏文明的主要区域已经形成D.部落联盟完成向君主政权转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后期,已从普通聚落中分离出一种新型的中心聚落,它通常是某一区域内宗教文化乃至政治与经济的中心,其中许多兴建有城墙。中心聚落的出现体现出(       
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B.社会阶层分化
C.早期国家初具雏形D.建筑技术发展
2024-03-07更新 | 634次组卷 | 9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图是距今五千余年的良渚遗址示意图,遗址面积100平方公里,遗址多达400余处,其核心良渚古城为三重结构。良渚遗址的考古发现证实(     

A.黄河流域已进入文明社会B.最早的稻作农业出现
C.中华文明历史轴线的延伸D.邦国的神权色彩浓厚
2024-03-07更新 | 303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6 . 距今约6000—5000年,龙的形象分别出现于黄河中游、长江下游和西辽河流域,由此形成了以龙的形象为代表的各地区在原始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共同性。这体现了(     
A.手工制作工艺的多元并立B.区域文明的交流与互动
C.母系氏族社会的辉煌成就D.中原文化的扩散与创新
7 . 早期考古学家总结出来“文明三要素”,即文字、金属、城市,一处遗址只要有这“三要素”存在,就可以证明是国家了。按照此标准,下列与良渚文明相关的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佐证良渚时期已经具备国家初始形态的是(     
A.遗址出土高等级的墓葬与玉制礼器
B.陶器上有600多种不同的刻画符号
C.发现动物骨头40余种,其中猪占80%且大部分为家养
D.发掘出人工堆筑营建的大型宫殿、古河道和四面城墙
8 . 仰韶文化早期,通过采集获得的野生植物如藜属种子、菱角等是主要食物来源。从中期开始,农作物和家养动物成为主要食物来源。这说明当时(     
A.已经初具阶级社会特征B.处于新旧石器过渡时代
C.逐步进入定居农业阶段D.采集狩猎居于主导地位
2024-02-0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校际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陶寺遗址早期城址总面积为56万平方米。考古发现,遗址内有宫城、外城、平民居住区和仓储区,有礼制建筑,其中还有6柄象征王权和军权的玉石列钺。这反映出陶寺遗址(     
A.具备国家初始形态B.体现多元一体的特征
C.开始进入农耕文明D.已经出现了青铜文明
2024-02-0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据考古学者研究发现:在龙山文化遗址上的稻谷数量和分布密度一度超过了粟类作物,在良渚文化的玉琮上出现了与大汶口文化相似的台形与日月形图案。这一考古发现可以印证(     
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B.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C.南北经济结构趋同D.区域文化融合共生
2024-02-0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