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山西兴县碧村遗址是在晋陕大峡谷东岸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一座史前石城聚落遗址,城内遗存面积达75万平方米。4000多年前的碧村先民们以种植粟为主、黍为次的小米类农业为生,并养殖猪、牛、羊等。碧村遗址还出土了大量鬲、斝、蛋形瓮、高领罐等黑色陶器。这些考古发现反映了(     
A.母系氏族社会的风貌B.龙山文化的社会特征
C.黄河流域文明的起源D.古老城市国家的出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2022年2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发布考古新发现,在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小王遗址发现仰韶文化时期遗存,出土大量陶器及少量石器、骨器等,这对研究仰韶文化中晚期的文化面貌提供实物资料。下列关于仰韶文化表述正确的是(     
A.地处黄河中游,典型器物是彩绘陶B.私有制己产生,部落中出现权贵阶层
C.能够养蚕缫丝,主要栽培作物是稻D.出现阶级分化,己具备国家初始形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镇石峁村,距今约 4000年,遗址发现了大量手工作坊遗址,包括玉器、纺织和酿酒作坊。城址核心区域的一座巨大金字塔,顶部为平台,四面设有阶梯,用于祭祀神灵。下列与其文化特征最相近的考古遗址是(     
A.北京人遗址B.姜寨聚落遗址
C.河姆渡遗址D.红山遗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牛河梁遗址位于辽西朝阳市,属红山文化。遗址中发现大规模的宫殿建筑、祭坛和神庙,其最大建筑面积可能超过了3万平方米。据此可以推断当时(     
A.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B.中华文明多元化的特点
C.国家组织能力不断增强D.神权与王权已紧密相连
2024-01-13更新 | 11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4届高三1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考古发现证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下列考古发现属于辽河流域的是(     
A.河姆渡文化猪纹黑陶钵B.仰韶文化人面鱼纹彩陶盆
C.红山文化碧玉龙D.大汶口文化白陶鬶
6 . 良渚古城遗址的古城内仅池中寺一地,就埋藏有10万千克炭化稻谷,但古城内却并未发现稻田遗存。这些稻谷,极有可能是在古城外种植,并通过“税收”的方式集中至此。由此可推知,良渚文明(       
A.贫富分化阶级矛盾尖锐B.已具备早期国家形态
C.社会生产分工较为明确D.处于新石器时代早期
2023·吉林·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考古发现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些遗迹中,部分墓葬出土了象征权力的斧钺以及用于祭祀的琮、璧等。陶寺遗址中,大型墓葬只占1%;中等墓葬占10%左右;小型墓葬则占有80%以上。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社会成员贫富差距较严重B.王权与神权已经紧密结合
C.出现了较明显的社会分化D.阶级矛盾与对立十分突出
8 . 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距今约6000年,是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城址内外发掘出大片房屋建筑遗迹、多座陶窑以及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祭坛和古稻田。据此可知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       
A.中国营建城市已经形成了制度B.为探索中华文明起源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C.铁农具出现为其提供了可能性D.出现了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9 . 2023年12月9日,国家文物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阶段性成果公布。报告指出,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安徽含山凌家滩文化等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可以佐证上述结论的是(     
A.农业革命的出现B.贫富分化的加剧
C.流行多人合葬墓D.文字的开始使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良渚古国文化辐射及扩张能力可以说是出乎想象的。从陕西延安芦山峁、山西襄汾陶寺到长江中下游的湖北石家河、安徽江淮地区、江西筑卫城以至广东石峡、海丰等处都发现了良渚文化因素。这表明,良渚文明(     
A.促进早期社会发展B.推动各地区独立发展
C.统治范围比较广大D.长期领先于黄河流域
2024-01-08更新 | 18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郑州市第四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三)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