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者减钟是春秋时期吴国的青铜乐器,它不仅型制、工艺近似中原,铭文体例也与周王室的铜器相似。这一现象说明(       
A.传统的政治秩序已经崩溃B.中原文化影响至周边地区
C.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消失D.各诸侯国的改革运动兴起
2 . 西周末年至春秋时代,楚不贡苞茅,鲁不入贡赋,秦晋陈兵河上,延不勤王。郑人执王使伯服,晋人围郑,祝冉射王中肩。这反映出
A.等级秩序遭到严重破坏B.周王丧失天下大宗地位
C.传统政治体制全面崩溃D.诸侯之间争霸战争频繁
3 . 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
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
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
2021-06-08更新 | 20969次组卷 | 161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据载,太公吕尚受封营丘时,“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营丘边(毗邻)莱。莱人,夷也”,“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由此可知,周初的分封制
A.确立姜齐东方大国的地位B.使周天子实现了高度集权
C.加强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促进了部族间的逐渐融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周公东征后,再次分封异姓亲戚之国,封国大小不等,有的是畿内的采邑。它们广泛分布在中原地区内,与众多的旧国错杂在一起,其主要目的是
A.强化中央集权B.加强西周统治
C.促进民族交融D.维护同姓诸侯
6 . 周初,齐、鲁、唐、燕等地发展远远落后于中原。春秋时期,各封国的经济都有了较大的发展。这反映出
A.诸侯势大致使王权衰弱B.诸侯争霸促进经济交流
C.中原地区发展渐趋缓慢D.分封制推动了社会发展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与商王朝相比,西周的统治有其鲜明的特点:其一,重视国家的制度建设,包括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官制在内的“周礼”体系得以确立。古人喜欢用“周公制礼作乐”来表述……其三,政治疆域和文化影响区域大大拓展,这与“分封制”的大规模推行密切相关。可以说,这是一个神权下降、王权强化、人文精神崛起的时代。

——摘编自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从一个角度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清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8 .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西周推行贵族等级分封制,二者的相同点是
A.是国家治理的形式B.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C.与宗法制密切结合D.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幅提升
9 . 西周在行分封之时分同姓以珍玉、重器,分异姓只有远方职贡,而庶姓根据史籍记载根本得不到封赐。这表明,西周时期
A.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B.彻底否定商代的政治制度
C.同姓诸侯享有的特权更多D.分封制促使等级观念产生
2020-06-16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绥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10 . 周武王死后,其子成王继位,其弟周公摄政,受到一些人的质疑。不久,管叔、蔡叔联合封于宋地的商王后代武庚作乱,被周公平定。这反映出
A.周初分封未改变松散的国家形式B.西周亟需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C.叛乱导致分封制遭到严重的破坏D.分封制在不断地攻伐中日益完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