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商朝王位继承先由兄终弟及,后向嫡长子继承制转变。周人最初是立子以贤,如文王以武王发为储君;在克商以后向立嫡以长转变,如成王的继位与即政。这些转变有助于
A.政治统治稳定有序B.王位世袭制的形成
C.维护君主专制制度D.儒学的齐家平天下
2 . 依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成果,夏朝的始年为公元前2070年。那么夏朝开始于
A.公元前20世纪初期B.公元前20世纪末期
C.公元前21世纪初期D.公元前21世纪末期
2021-09-18更新 | 242次组卷 | 25卷引用:重庆市黔江新华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二里头遗址是探索夏文化的重要依据,在此处曾发掘出土一块不规则形残陶片,有研究者认为这块陶片表面存有多个字痕,与郑州二里冈早商文化遗址出土的牛骨刻辞、殷墟晚商文化出土的甲骨卜辞文句结构近似,疑似“社”“六”“蛇”“告”等文字,这说明
A.二里头遗址有助于研究早期陶器发展B.夏朝时我国已经产生汉字
C.出土文物与文献记载结合可印证历史D.研究历史必须有考古依据
4 . 关于夏朝是否存在,一直存在争议。分析下表双方观点材料,选项中合理的是
反方正方
夏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后人的记载都不可信并不是所有的历史都是有文字记载的,少数民族也有不少口述历史的传承
文献与历史事件相距太过久远,其真实性存疑《史记》《竹书纪年》等文献都记载了夏的存在。
没有确凿证明二里头遗址就是夏朝城市的遗址二里头遗址位于众多文献记载的“夏墟”范围之内,目前已发现大型宫殿、居民区、墓葬等遗迹。据C14测年得知,这些遗迹所处的年代相当于公元前20至16世纪。

A.传世文献与考古史料相互印证,说明夏朝可能是存在的
B.《史记》《竹书纪年》等晚出文献资料都是不可信的
C.历史研究要勇于怀疑,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以论带史
D.学术观点须资料确证,如无实证,搁置争议,自圆其说
5 . 《三字经》中载:“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据此可知,在夏朝出现了(   
A.社会等级制度B.财产私有制C.王位世袭制D.内外服制度
6 . 从中华文明的起源中至少可以看出三波浪潮,第一波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以良渚、石家河文明为代表;第二波发生在中国北方,以红山、石峁、陶寺文明为代表;第三波发生在中原,以二里头文明为代表。据此可知
A.当时文明已有早期国家特征B.中华文明是当时最先进的文明
C.中华文明是多元融合的产物D.三波文明浪潮间存在继承关系
2020-12-13更新 | 627次组卷 | 23卷引用:重庆市第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从夏禹到夏桀,共传14代、17王,用岁471年。从商汤到商纣,共传17代、31王,用岁496年。材料主要说明夏商实行(  )
A.封邦建国B.王权至上C.王位世袭制D.宗法制
2020-12-05更新 | 199次组卷 | 27卷引用:重庆市北碚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12月)历史试题
8 .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传说中的五帝嬗递和尧舜禹的禅让都是纯粹出于公心,即所谓“公天下”;禹传启,把原属于部族内部的传递,变为父子相传,古人谓之“家天下”。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源是
A.王权神秘色彩的强化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家国同构观念的萌生D.继承人的品德优良
2020-11-11更新 | 470次组卷 | 19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古代中国,政治权力由“传贤”到“传子”的转变,标志着
A.分封制的初具雏形B.宗法制的基本形成
C.王位世袭制的确立D.政治体制严重倒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