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8 道试题
1 .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禹死后,其子启继位。这标志着(       
A.国家取代了部落B.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C.部落取代了氏族D.铁器取代了青铜器
3 . 《竹书纪年》记载:“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尚书·多士》记载:“殷革夏命。”而20世纪50年代末在河南偃师二里头村发现的二里头遗址属于夏朝中晚期,为夏朝的存在提供了考古学依据。这说明
A.三重证据法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B.考古是探寻历史真实的唯一途径
C.考古发现可以弥补文献记载的缺失D.考古发现可以与古代文献记载相互佐证
2021-11-18更新 | 295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2021年“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在成都召开,通报了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据研究,三星堆遗址和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学界长期以来寻踪夏文化的重点考古遗址)出土的资料中,都有玉质礼器牙璋,在陶器方面都有封口盉、敞口瓠、高柄豆等。据此推断,当时两地
A.礼乐制度都非常完善B.经济发展水平齐平
C.手工技艺领先于世界D.文化之间互动交流
2021-11-14更新 | 657次组卷 | 14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下·福建·学业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关于夏朝,先秦文献多次言及“夏”“有夏”;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者们开展了一系列考古实践,以探索“夏墟”的存在。这反映了
A.先秦文献的可靠性B.出土古文字材料的关键性
C.考古发掘的重要性D.文献与实物互补的必要性
2021-11-09更新 | 1343次组卷 | 45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福建历史高考真题
6 . 古史相传,尧年老时,根据推举和他对舜的考察,由舜继承其位。舜年老时,也用同样的办法将权力传给禹。这种部落联盟首领的选拔方式
A.盛行于新石器时代B.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C.带来了阶级的分化D.导致家天下现象出现
7 . 下图为后人通过文献整理出的夏朝第11代君主至第15代君主世系图。据此可知,夏朝

注:图中横线代表直系血亲(父子)关系;每一纵列的君主辈分相同。
A.“家天下”的色彩浓厚B.兄终弟及现象普遍
C.权力交接强调“传贤”D.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某学者所写的历史论文中先后呈现如下材料:“芒芒禹迹,画为九州”(《左传·襄公四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左传·昭公六年》);“鲧作城郭”(《世本·作》)。据此判断,这位学者所引材料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
A.阶级的产生B.世袭制的确立C.王的出现D.早期国家的诞生
2021-10-09更新 | 1064次组卷 | 74卷引用:2014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这说明
A.久远的历史难以形成统一的定论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必然
C.文献史料可以相互印证同一史实D.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并非一帆风顺
2021-09-12更新 | 1881次组卷 | 36卷引用:山东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2021届高三4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图为我国某时期形势示意图。根据地图信息判断,此时中国处于
A.旧石器时代B.部落联盟时期C.夏商时期D.西周早期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