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4 道试题
1 . 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三关遗址出土的器物有小口尖底斝、葫芦瓶、敛口彩陶体、夹砂红陶瓷等。研究表明,在三关遗址中不仅发现了小口尖底瓶与尖腹底耸共存,还发现有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玫瑰花图案彩陶与红山文化龙鳞纹彩陶共存。这说明三关遗址(     
A.属于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B.出现了社会不平等现象
C.已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D.融合了不同区域的文化
2023-11-12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名校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关于夏朝建立后的王位传承,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则写道:“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据此能够认定的史实是(     
A.益将王位让于启B.启用武力夺取王位C.禹将王位传给启D.启最终继承了王位
2023-11-12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名校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某同学在研究“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这一课题时,查阅了《尚书》《礼记》等文献资。为更进一步研究,该同学还可以利用的资料有( )
A.《甲骨文研究资料汇编》B.《据古录金文》
C.仰韶文化出土的文物D.二里头遗址资料
2023-11-12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龙东五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国际学术界曾依据两河流域文明和古埃及文明的特征,概括出文字、冶金术和城市为文明社会的标准,称之为“文明三要素”。据此标准,中华文明只有3300年的历史。据此标准,中国最早的文明出现在哪个时期?(     
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
2023-11-07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夏历与殷历、周历、秦历的不同之处,主要就在于以哪个月为正(作为一年之始)。夏历用的自然历,以建寅之月为正月(与今汉历即农历正月相同)。这(     
A.适应了农业发展需要B.适应了神权政治需要
C.说明了夏朝历法落后D.证实夏朝是国家形态
6 . 据考古研究发现,二里头文化遗址偶见的刀等,与西北地区早期青铜文化中的同类器物关系密切,尤其是遗址中的环首刀类器物,更具浓郁的西北早期青铜文化圈风格。遗址中所发现的青铜戚(斧),也有学者认为或是直接受到了哈密天山北路文化中銎斧的影响而产生。据此推知,中华早期文明(     
A.多元一体格局形成B.区域间存在一定交流
C.地域文化差异明显D.审美观念趋向于统一
7 .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近日发布最新考古成果称,地处蔚汾河与黄河交汇处的山西省吕梁市兴县碧村遗址,距今约4200年至3800年,该遗址是一处具有内外双重城墙的石城聚落。碧村先民借助遗址南、北、西三面环河临沟的天险,在遗址中部、东部各修筑一道城墙及城门,控制通道。外城门形制规整,结构严密,具有明显的防御性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先秦时期(     
A.注重血缘的宗法制度B.日益严峻的部落纷争
C.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D.十分明显的阶级对立
8 . 《韩非子·五蠹》篇说:“禹之王天下也,身执未重以为民先。”《论语·泰伯》篇说:“禹‘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汕’。”《孟子·滕文公》上篇记载:“夏后氏五十而贡”这可以说明夏朝(     
A.统治者具有敬天保民思想B.社会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
C.精耕细作农业体系已出现D.施行仁政以建立统治秩序
9 . 下面为夏朝世系示意图。读图可知,夏王朝实行(     
A.宗法制B.嫡长子继承制C.世袭制D.分封制
2023-10-21更新 | 70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5-2016学年安徽宁国中学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10 . 有学者认为,上古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从“满天星斗”到“月明星稀”,再到“皓月凌空”的三个不同阶段。其中与“满天星斗”相符合的是(     
A.原始人群B.邦国林立
C.早期国家基本形态D.大一统帝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