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4 道试题
1 . 禹会村遗址发现了经过精心设计营建、面积达2000平方米的大型而别致的T形坛和以祭祀为主的器物组合。这一考古成果显示“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或为真实历史事件。这说明(     
A.禹会村已经成为当时的政治中心B.文化中心已具有强大的辐射力和凝聚力
C.禹会诸侯于涂山真实性毋庸置疑D.夏朝已经实现了对全国各地的有效控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吕氏春秋》云:“当禹之时,天下万国,至于汤而三千余国。”这反映出商朝(     
A.国家管辖范围缩小B.加速了各个部落的消失
C.取代夏朝的必然性D.推动了国家统一的进程
2022-10-27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礼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为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为小康。一般认为标志着中国进入“天下为家”时代的是(     
A.炎黄部落联盟建立B.夏朝建立
C.春秋战国时代开始D.秦朝建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礼记·礼运》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导致“天下为家”的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原始社会的解体B.人性的退化C.国家的建立D.私有制的产生
2022-10-20更新 | 251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4年上海市高三五校月考(12月)历史试题
5 . 陶寺遗址发掘的大型墓长3米上下、宽2米多,使用木棺,随葬品可达一、二百件,有彩绘陶器、彩绘木器、玉或石制的礼器和装饰品以及整猪骨架等。这种规格的墓葬已发现9座,不及墓葬总数的1%。这说明本时期(  )
A.生产资料私有制已经出现B.手工技术已经非常发达
C.社会化分工达到较高水平D.生产分工日趋精密细致
6 . 《史记》中记载:“汤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於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为帝外丙。帝外丙即位三年,崩,立外丙之弟中壬,是为帝中壬。帝中壬即位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太甲,成汤嫡长孙也,是为帝太甲。”这体现了夏制(     
A.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B.统治者在位的时间都很短
C.血缘纽带作用急剧弱化D.嫡长子继承制是传承主流
7 . 据《史记·五帝本经》记载,五帝之一的舜在位时,设置“八元”管土地,“八恺”管教化,契管人民,伯益管山林。同时,舜还镇压了所谓的“四凶族”等反对势力。这说明当时(     
A.专制王权正式形成B.国家初始形态具备
C.王位世袭取代禅让D.原始民主制度完善
8 . 据传,黄帝在先后打败炎帝和蚩尤部落后,权力大为增加,于是设官“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这一传说意在说明,黄帝(     
A.初步建立了政治管理秩序B.已注意到分权制衡的重要性
C.利用武力维护自己的统治D.政治制度建设具有神化色彩
2022-10-02更新 | 197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关于禹死后的权力继承,有不同的说法。《史记》记载禹晚年将王位禅让于益,“启(禹之子)与友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成书于战国的《竹书纪年》则记载禹传王位于启,“益干启位,启杀之”。要对这两则史料进行辨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竹书纪年》的时间比《史记》早,其说法更可信
B.《史记》的内容都按照儒家思想修改过,不真实
C.《竹书纪年》在宋代散佚后重新搜集整理,不可信
D.需要搜集更多的史料,与这两则史料进行比较研究
10 . 《史记·五帝本纪》中将部落首领黄帝、颛顼、喾、尧、舜合列为五帝。颛顼为黄帝之孙,喾为黄帝之曾孙,尧为黄帝之玄孙,而舜也与黄帝有血缘关系。司马迁意在(     
A.强调中华文化同源共祖B.为宗法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C.反映血缘政治源远流长D.适应集权政治的现实需要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