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4 道试题
1 . 从“天下为公”到“家天下”的变化,我们认为是历史的进步,主要因为这一变化(     
A.开创了新的时代B.说明华夏族开始形成
C.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D.表明宗族关系的盛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对这两段记述理解最准确的是(     
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禹废除家天下政治制度
C.益主动将王位让给了启D.记录有出入历史无结论
2022-09-05更新 | 740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百校联考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3 . “王和帝代表着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黄帝的帝和帝尧、帝舜的帝一样,实际上是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时期军事首长的称谓;而夏、商、周的王则是奴隶社会的专制君主”。导致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主要是(     
A.都城建设制度凸显阶级色彩B.夏朝中央开始分类设置职官
C.“私天下”取代“公天下”D.地方管理制度呈现松散特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三星堆文化的陶器极具地域特点,但大量青铜器、玉石器出土后我们看到来自周边的各种文化因素,有长江中游的、长江下游的、甘青地区的,占比最大的仍然是中原地区夏商文化,即便三星堆最具特色的神像和面具仍然可以在长江、黄河流域古文化中找到溯源。材料表明(     
A.四川地区文明先进B.不同文明的交流
C.我国文明多元一体D.文明的多样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关于启的继位,史书有不同的记载。《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史记·夏本纪》写道:“益 (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战国策》《史记》均是纪传体通史B.禹传位于启的继位方式符合禅让制
C.《战国策》编纂相对早,记载更真实D.从禅让制到世袭制转变的过程曲折
6 . 据《尚书》记载,尧舜时期已设有辅佐他们的四后、十二牧、司空、共工、虞、佚宗、典乐、纳言等官职。舜曾命皋陶作“士”(国家法官);皋陶敬禹之德,“令民皆则禹,不如言,刑从之。”材料可以印证该时期(     
A.形成完善的官僚体系B.原始民主政治得以发展
C.实行严格的思想控制D.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7 . 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来源于黄帝时代的传说。黄帝在战败蚩尤统一中原后, 兼取了被吞并的其它氏族的标志性图案,如鸟、马鹿、 蛇和鱼等,最后拼合成了一种虚拟的综合性神灵“龙”。这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
A.带有多神崇拜色彩B.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
C.以中原华夏为核心D.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8 . 考古证明,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有些都城规模较大,其中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器,阶级分化也比较明显。这反映了该时期中国
A.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B.建立起健全的祭祀礼制
C.文明早于世界其他地区D.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
2022-05-25更新 | 358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南省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某学者在其所著的历史论文中先后呈现了如下的材料:“芒芒禹迹,划为九州”;“夏有乱政,而作禹刑”;“鲧作城郭”。据此推断,这位学者所引材料,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
A.阶级的产生B.王的出现C.早期国家的诞生D.世袭制的确立
2022-04-02更新 | 261次组卷 | 20卷引用:云南省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以下是《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吴于廑齐世荣主编1)第一章目录。其中“……”处最恰当的子目是
第-章   人类的史前时代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
第二节   旧石器时代的采集狩猎者
第三节   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
第四节   文明的产生
金属的冶炼
社会大分工
由母权制向父权制的转变
……
国家的产生
A.氏族制度的形成B.私有制和阶级的形成
C.王位世袭制的出现D.采集和狩猎生活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