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考古人员在豫西进行调查时,发现了二里头遗址,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有生产工具刀、锛、凿等;武器戈、威、鏃等;乐器铃等;玉器数量丰富,风格独具,器形有圭、璋、琮、铖、刀和柄形饰等,多为礼器。该遗址出土的器表明
A.原始农业过渡到传统农业B.手工业产品以人们日常生活用品为主
C.礼乐制度的形成D.古代国家的建立
2 . 从“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到“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这一变化反映了(     
A.阶级分化产生并日益明显B.宗法观念影响家天下政权
C.权贵阶层垄断了国家权力D.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转型
3 . 据载,启是夏朝第二位君主。下表为古代文献中关于启的部分记载。这些记载反映出
记载内容文献
禹……以启为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战国策·燕策》
启乃淫溢康乐,野于饮食……天用弗式《墨子·非乐》
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孟子·万章上》
A.儒家对启品德的颂扬值得商榷B.启在政治上具有远见卓识
C.古人对启改变传统的争议颇大D.启是沉湎享乐的昏庸君主
4 . 夏朝的领土范围大致东起豫东平原,西至华山,北起济水,南达淮河;商朝的疆土东至海滨,西达今陕西,北至今河北,南至今湖北,比夏大了许多;西周的疆域西起今甘肃东部,东达海滨,北起今辽宁,南至长江,是三代最大的。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B.民族认同的重要性
C.西周王朝完成了国家统一D.华夏族形成的过程
2021-04-15更新 | 394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六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以下是古代文献中关于大禹涂山(今重庆真武山)娶妻的记载,由此可知最为可信的结论是(     
文献名称作者、朝代内容
《蜀王本纪》西汉扬雄“(禹)涂山娶妻,生子名启。于今涂山有禹庙,亦为其母立庙。”
《华阳国志》西晋常環“禹娶妻涂山,辛壬癸甲而去,生子启,呱呱啼,不及视,三过家门而不入室,务在救时——今江州涂山是也,帝禹之庙铭存焉。”
《水经注•江水》北魏郦道元“江之北岸有涂山,南有夏禹庙、涂后祠,庙铭存焉”
A.夏朝不断加强对重庆地区管理B.重庆地区水患灾害较为频繁
C.重庆地区是夏王朝的亲族所在D.启是大禹与涂氏所生的嫡子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表是关于尧舜的记载(部分)。据此可知,早期中华文明(       

记载

出处

舜受终于文祖。文祖者,尧大祖也

《史记·五帝本纪》

文祖者,五府之大名,犹周之明堂

《史记集解》

归,格于艺祖,用特(“艺”是“祢”的异体字)

《尚书·尧典》

A.呈现出鲜明的理性色彩B.出现了祭祀祖先的习俗
C.蕴含了天人合一的思想D.展示了清晰的文化传承
2024-04-22更新 | 12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沧县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表是关于启继位的相关记载,据此可得出的共同结论是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蕴(当时一部落的首领),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
《战国策·燕策一》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晋书·柬暂传》益干启住,启杀之

A.启因继承王位攻击益B.禹反对王位世袭
C.益反对将王位传给启D.支党支持启继位
8 . 据考古发现,夏朝二里头风格的陶礼器盉、爵等,向北见于燕山南北,南及长江流域,西达甘肃青海。二里头风格的玉礼器玉璋,向南从南阳盆地,到湖北、湖南一带,再到福建、广东、香港乃至越南北部都有发现。这些“发现”可用于说明二里头文化(     
A.开始出现社会贫富分化B.对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C.代表了远古文明的水平D.创造了祭祀先祖的器皿
9 . 史学界认为,人类文明产生过程中,出现了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是畜牧业同农业分离,第二次是手工业与农业分工,第三次是出现了专门经营商品买卖的商人。以下发生在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的是
A.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
B.出现了质量最好、最方便实用的生产工具
C.不同地区产品互通有无,促进交换和贸易
D.阶级对立与国家产生
10 . 《春秋·左传》中谈到九鼎的铸造:夏朝初年,夏王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先派人把各州的名山大川、形胜之地、奇异之物画成图册,然后派工匠将这些画仿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从此,九鼎象征着九州,夏王亦顺应“天命”,成为天下共主,九州也成为中国的代名词,这表明(   )
A.九鼎象征王权高度集中B.夏王拥有特殊的政治地位
C.夏朝王权威渐趋强化D.夏朝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