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3 道试题
1 . 1999年,在学术界的努力下,学者们成功释读了大多数二里头陶文中的刻画符号,其中绝大多数与其后的甲骨文相对应(如表所示)。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二里头陶文与甲骨文对照表
      
A.夏朝文化的历史遗存甚为丰富B.二里头陶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
C.二里头陶文是中国文字的源头D.甲骨文是文字衍化发展的结果
2 . 1959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存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其中占比例最大的是酒器,为前所罕见。据此可以推知,当时该地(     
A.粮食产量增长较大B.陶器制作水平领先
C.奢靡风气较为兴盛D.国家形态日渐成熟
2024-03-04更新 | 227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3 . 《尚书·尧典》记载:“乃命羲和(掌管天文历象官员),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观测天体运行),敬授民时。”这说明当时(     
A.形成成熟官僚体系B.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C.原始农业初步发展D.早期民本思想出现
4 . 早期中华文明,有两个学习要点;一是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特点;二是中国早期国家的特征。前一个点需要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来认识,即需要知道考古学家对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遗存所作的区系划分,以及主要区系各自的特点。后一个点是指夏、商、周三个王朝的统治特征。从石器时代到西周,文献资料缺乏,考古材料的作用非常突出,但如果没有传世文献的帮助,考古材料的价值也就无法充分发挥。下列项中,对此叙述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由于文献资料缺乏,考古材料成为了解和认识早期中华文明特征的唯一路径
B.对于研究早期中华文明而言,考古材料与传世文献其史料价值相当
C.传世文献往往出于后人的追述和概括,史料价值不高
D.考古材料与传世文献相结合,是了解上古历史的基本途径
2023-10-31更新 | 288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金华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有学者认为:历史是真相的史诗,然而它却必然出自人手。又有学者指出:在先秦古籍中,舜继尧、禹继舜是没有不同说法的。但是对于这种传承的方式,儒家和墨家认为是依据选贤举能的原则,是禅让;而法家和古本《竹书纪年》则说成是争夺,是斗争。上述材料旨在说明(     
A.历史撰述者应该抛弃个人的价值观才能做到客观
B.我们今天知道的历史是经过前人筛选之后的结果
C.同一事件不同的记载在于撰述者选取的证据不同
D.区分事件的“历史”与记载的“历史”是必要的
6 . 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考古人员在豫西进行调查时,发现了二里头遗址,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有生产工具刀、锛、凿等;武器戈、威、鏃等;乐器铃等;玉器数量丰富,风格独具,器形有圭、璋、琮、铖、刀和柄形饰等,多为礼器。该遗址出土的器表明
A.原始农业过渡到传统农业B.手工业产品以人们日常生活用品为主
C.礼乐制度的形成D.古代国家的建立
7 . 距今约5000年左右的良渚文化遗址,在空间上分为宫殿区、内城与外城三部分。古城还有祭坛、贵族墓地、手工业作坊等处。良渚先民创造出一套包括玉璧、玉琮、玉钺在内的玉礼器系统。据此可知,当时可能(     
A.青铜铸造技术成熟B.形成国家初始形态
C.氏族制度不复存在D.进入早期国家时期
8 . 《国语·鲁语上》记载,夏、商、周王族祭祀的时候,不仅祭祀本族的先王先公,而且将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自认是黄帝族系的后裔。这些记载(       
A.说明祭祀活动为王权所轻视B.为政治活动染了神权色彩
C.利于论证华夏文明的延续性D.源于宗法制度对血缘的强调
2023-12-29更新 | 269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12月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三星堆青铜造像群展现出了浓郁的古蜀特色,其中出土的青铜尊等器物以及玉石器中的璋、戈等形制具有明显的中原制造工艺的痕迹。这体现出
A.三星堆文明具有独立的起源B.华夏文明多元交融的特点
C.青铜铸造业成为手工业主导D.中原经济处于领先的地位
2021-05-23更新 | 480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2021届高三高考前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治水英雄,他“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通过十数年对黄河、淮河、长江等河流的治理,使他受水患之苦的百姓逐渐过上了安定的生活,促进了民族的融合、经法的发展。大禹堪称中国古代圣王的典范,所以“禹劳天下,而死为社”,成为了古代社会的社稷之神、国家之神,得到了历代王朝的册封与祭祀。从秦朝到明清,对大禹的官方祭祀和民间崇拜规格越来越高。国家的宜教及大禹信仰官方地位的确立,进一步促进了地方信仰的发展。在主要的江河湖畔,尤其是黄河、京杭运河沿岸分布有大量禹王庙宇。明清时期,湖北、湖南两省商人往往在异地修建禹王宫,作为商业会馆,用以贸易交流、祭祀神灵、联络乡情,增强本省商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大禹已成为华夏民族坚忍卓绝、勤恳不息、尊重自然、艰苦奋斗精神传承的典型代表,至今仍在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摘编自郑民德《大禹治水:历史变化中的国家信仰与社会崇拜》


根据材料提供信息,围绕“大禹崇拜”,自拟一个具体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9-08更新 | 23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