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6 道试题
1 . 从“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到“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这一变化反映了(     
A.阶级分化产生并日益明显B.宗法观念影响家天下政权
C.权贵阶层垄断了国家权力D.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转型
2 . 《国语·周语》说:共工“欲壅(堵塞)防百川,堕(削平)高堙(填塞)庳”,“鲧称遂共工之过”,禹乃“高高下下,疏川导滞”。据材料可知(     
A.共工和鲧治水失败B.当时水患较为严重
C.国家出现统一趋势D.历史记载的客观性
3 . 据载,启是夏朝第二位君主。下表为古代文献中关于启的部分记载。这些记载反映出
记载内容文献
禹……以启为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战国策·燕策》
启乃淫溢康乐,野于饮食……天用弗式《墨子·非乐》
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孟子·万章上》
A.儒家对启品德的颂扬值得商榷B.启在政治上具有远见卓识
C.古人对启改变传统的争议颇大D.启是沉湎享乐的昏庸君主
4 . 夏朝的领土范围大致东起豫东平原,西至华山,北起济水,南达淮河;商朝的疆土东至海滨,西达今陕西,北至今河北,南至今湖北,比夏大了许多;西周的疆域西起今甘肃东部,东达海滨,北起今辽宁,南至长江,是三代最大的。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B.民族认同的重要性
C.西周王朝完成了国家统一D.华夏族形成的过程
2021-04-15更新 | 394次组卷 | 7卷引用:宁夏中卫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5 . 《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据此,下列解读最合理的是( )
A.帝禹之子启通过合法的手段继位B.《史记》比《战国策》的可信度高
C.可以确定“禹死后,其子启继位”D.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暴力争夺的结果
6 . 古代帝王的称号,有所谓德号及地号,德号以其所做的事业为根据,地号则以其所居之地为根据。据此下列属于地号的称呼是(     
A.有巢氏B.燧人氏C.神农氏D.陶唐氏
2023-01-16更新 | 18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周易·系辞》中记载神农氏“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神农本草经》称:“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这些记载可用来说明我国原始社会末期(     
A.农业生产得到一定发展B.生产技术实现突破
C.社会生产出现细致分工D.重农思想已经萌生
8 . 下图是二里头都城遗址平面示意图。从中可以推知二里头文化(     

二里头都城遗址平面示意图
A.手工业与农业已分离B.阶级矛盾非常尖锐
C.城市建设有规划布局D.早期国家机构完善
2023-12-31更新 | 173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高中名校2024届高三12月统一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9 . 如图是河南巩义出土的“河洛古国(距今5300年前后)”中9个陶罐模拟的北斗九星天文遗迹。北斗九星作为帝王象征,凸显礼制和文明的现象,被后世夏商周王朝文明所承袭传承。该遗迹表明
A.早期都城建设趋向完备B.天人合一和早期王权出现
C.早期国家已经基本形成D.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
2021-03-03更新 | 372次组卷 | 7卷引用:辽宁省东南合作校2021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以下是古代文献中关于大禹涂山(今重庆真武山)娶妻的记载,由此可知最为可信的结论是(     
文献名称作者、朝代内容
《蜀王本纪》西汉扬雄“(禹)涂山娶妻,生子名启。于今涂山有禹庙,亦为其母立庙。”
《华阳国志》西晋常環“禹娶妻涂山,辛壬癸甲而去,生子启,呱呱啼,不及视,三过家门而不入室,务在救时——今江州涂山是也,帝禹之庙铭存焉。”
《水经注•江水》北魏郦道元“江之北岸有涂山,南有夏禹庙、涂后祠,庙铭存焉”
A.夏朝不断加强对重庆地区管理B.重庆地区水患灾害较为频繁
C.重庆地区是夏王朝的亲族所在D.启是大禹与涂氏所生的嫡子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