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安徽省郎溪磨盘山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网坠、陶器、石制农业工具以及水稻、菱角、芡实等植物遗存和兽骨、螺壳等动物遗存,这见证了(       
A.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演进B.中华先民生产方式的多样化
C.当时社会的阶级分化现象D.各区域文明存在着交流互动
7日内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距今6000—5000年的安徽薛家岗遗址中,发掘的墓葬里有大量陶器、石器和玉器,并有猪下颚骨随葬,在遗址的红烧土上发现稻壳痕迹。上述现象表明(       
A.社会阶级的分化日益明显B.这一地区先民过上定居生活
C.水稻种植在这里最早出现D.区域之间存在文化交流互鉴
7日内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如图为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的距今约5300年的玉鹰,其双翼之尾是猪首形。它体现了(     

A.国家意识与艺术审美的统一B.社会组织的复杂
C.宗教信仰与生产劳动的结合D.中原文化的拓展
2024-05-15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如表为距今5000至4000年间华夏史前文化出现的几种不同模式。据如表可知(     
种类考古发现特点发展结果
红山文化古国墓葬中占主流地位的是与宗教祭祀相关的玉器。以神权为主的神权国家。自行萎缩或者被别的文化取代、融合或同化。
良渚文化古国墓葬中既有与宗教祭祀活动有关的玉器,也有具有军权、王权象征的玉石器。神权、军权、王权相结合的以神权为主的神权国家。自行萎缩或者被别的文化取代、融合或同化。
仰韶文化古国墓葬未见与祭祀有关的遗迹,多为陶质器皿。军权、王权相结合的王权国家。承续发展,成为中华文明史的主干。
A.神权国家是早期文明的必然选择B.华夏史前文化发展殊途同归
C.权力配置差异导致文明前途不同D.北方地区成为华夏文明中心
2024-05-13更新 | 12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滁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神话是人类早期的历史记忆。据研究,盘古、伏羲、女娲、神农等在古代中国多个民族神话中广泛流传;大汶口文化、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遗存中,都发现了“三足乌载日”的美术图像。这体现了(     
A.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B.文明起源由中心向外辐射
C.中华文明的多元起源D.经济文化区域间频繁交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距今约5300年的安徽凌家滩文化遗址,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安徽首推的重点遗址,也是文明起源和形成阶段代表性遗存。如图为该遗址的平面布局图,通过该遗址我们可能推测(     

A.聚落生活组织有序B.原始农业蓬勃发展
C.国家形态业已具备D.生活习俗差异明显
2024-05-10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示范高中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下面为山东城子崖遗址不同时期的农作物植硅体数量百分比和出土概率统计表。该表可用来说明当时(     
权重小麦稗(可入药、酿酒等)
龙山时期(公元前2500~前2000年)占比32.15%47.19%16.96%2.74%0.96%
出土概率93,33%100%:100%80%46.67%
岳石时期(公元前1900~前1600年)占比43.3%47.15%5.74%2.24%1.57%
出土概率100%100%81.25%60.42%25%
A.先民改造自然的能力已大幅提高B.文明发展具有相对稳定性
C.环境变迁冲击传统农业生产结构D.生产领域分工日益专业化
2024-05-09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安徽江淮地区早期文明遗址与墓葬中曾挖掘出大量陶鬲,早期其样式呈现以夹砂灰陶或灰褐陶为主的周文化特征,中晚期展现出以折肩为特征的吴文化特征。西周晚期时,该区域陶鬲已不见周文化因素,吴文化因素的影响在增大。这反映出(     
A.社会层级结构的等级化B.厚葬成为恭行孝道的最佳方式
C.政治格局演变的复杂性D.区域间的文化传播与民族交融
2024-05-08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鼎尖联盟高三下学期三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新石器时期,长江下游的上山文化陶器精致,白彩内涵丰富;长江中游的高庙文化,陶器刻画图像繁缛复杂,表现出天极宇宙观的主题;西辽河流域的兴隆洼文化玉器温润,出现对昆虫羽化蜕变之力的崇拜。这说明,中华文明(     
A.领先世界B.多元共生C.交融发展D.崇拜神灵
10 . 如表是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公布的考古发掘成果。这可用于印证(     
坑号发掘器物基本特征
3号坑、8号坑铜尊、铜罄、铜瓿与中原股商文化的典型铜器相似
3号坑、4号坑玉琮文化因素来自甘青地区齐家文化
3号坑、7号坑、8号坑发现的有领玉璧、玉璋、玉戈在河南、陕西、山东以及广大的华南地区都有发现
A.早期区域文明间的交流与联系B.中原文化辐射范围广泛
C.华夏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滥觞D.国家初始形态基本定型
2024-05-0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份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