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该学派是(     
A.儒家B.法家
C.道家D.墨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春秋时期,针对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的形势,孔子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力,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据此可知,孔子的政治主张是(     
A.隆礼重法B.兼爱非攻C.无为而治D.为政以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孔子不谈神秘怪异的事情,所谓“子不语怪力乱神”,拒绝回答鬼神的有无和人死后的情状,他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孔子创立了原始鬼神观B.孔子思想具有人文精神
C.孔子吸收了道家的主张D.孔子反对封建宗教神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明了领导者要做出榜样的重要性。这一言论出自(     
A.老子B.孔子C.韩非子D.墨子
5 . 《礼记》中有“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道德经》中有“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墨子》中有”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从中看出三者均主张(     
A.关注社会,倡导和谐B.具有民本思想
C.关注社会,倡导统一D.推行仁政理念
2022-09-27更新 | 228次组卷 | 16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孔子教学的最初目的是
A.培养具有技能的专门人才B.培养具有治国本领的通才
C.使学生们“成人”D.使学生们举止合乎礼教
2022-04-29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针对当时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的形势,就伦理和政治重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孔子思想的核心观念是
A.“仁”B.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制度应随着时代变化有所改良
2020-01-17更新 | 298次组卷 | 28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周易》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维,如乾、坤两卦,象征“刚健”与“柔顺”的对立转化;在一卦的具体爻象中,各卦的上爻多喻物极必反的意旨。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哲学思维的是
A.人而不仁,如礼何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C.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D.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创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下列属于孔子思想的是(     
A.为政以德B.逍遥自由C.隆礼重法D.无为而治
10 . 历史学家萧公权认为:“由封建天下转为专制天下之过渡时期,政治思想之可能态度,不外三种。①对将逝之旧制度表示留恋,而图有以维持或恢复之。②承认现状,或有意无意中迎合未来之新趋势而为之张目。③对于一切新旧制度均感厌恶,而偏重个人之自足与自适。”以上三种思想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老子孔子韩非子B.墨子孔子老子
C.孔子韩非子墨子D.孔子韩非子老子
2020-08-04更新 | 252次组卷 | 40卷引用:2018—2019学年天津市杨柳青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考卷历史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