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孔子主张以仁为核心,人君修身治世,人臣尊君尽忠;荀子则倡导以“礼法”为核心,臣民都只能以君为规范,将“尊君”“忠君”极端化。从孔子到荀子,儒家思想的这种变化(     
A.迎合了封建贵族的政治诉求B.意在强化儒学的主流地位
C.反映了儒家与法家思想分歧D.脱离了孔子仁礼思想内核
2024-04-16更新 | 33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卷(二)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老子认为用兵要“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他指出:“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正确对待杀人的态度应当是“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据此可知老子(       
A.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B.反对诸侯国的对外征战
C.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D.受到了墨家思想的影响
2024-03-24更新 | 173次组卷 | 4卷引用:倒计时18天-2024年高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综观孔子的“仁”,包括孝悌、忠恕、智勇、“刚、毅、木、讷”、“恭、宽、信、敏、惠”等一切美德。在孔子看来,仁不仅是统涵诸德之德,而且具有极高的道德价值,是个极高的道德境界,值得用生命去换取。在老子看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墨子批评儒家“言亲疏尊卑之异”的爱,主张“爱无差等”。面对时局,墨子提出了“利天下”“利人民”的观点,提倡“他人之利,天下之利”,在《墨子·贵义》中还提到“利”的最高追求就是“兴天下之利”。同时,他认为“万事莫贵于义也……顺天意者,义政也”,认为“义”是至高无上的道德正义。

——摘编自刘培育主编《中国古代哲学精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孔子、老子、墨子在社会治理方面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三人的主张进行整体评价。
2024-02-05更新 | 9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孔子认为,先王按土地的肥瘠分配土地,按照劳力的强弱征收田赋⋯⋯按照利润和财产征收商税;“任力以夫,而议其老幼。于是乎有鳏、寡、孤、疾,有军旅之出则征之,无则已(有战事才征召他们,无战事时则免除)……先王以为是。”据此可知,孔子(       
A.代表了下层百姓的利益B.倡导敬天保民的治国理念
C.意在恢复西周礼乐制度D.主张赋役征收应注重实际
2024-01-02更新 | 326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九师联盟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在孔子看来,统治者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教化万民,使之“有耻且格”。孟子认为人如果仅仅“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就跟禽兽没有什么区别,国家必须要“教以人伦”。这反映出,当时他们(       
A.注重维护封建统治秩序B.强调思想教化的重要性
C.迎合贵族阶层政治诉求D.主张恢复西周礼乐制度
2023-12-05更新 | 331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信息卷(二)历史试题
6 . 孔子在《论语》中对尧舜极尽溢美之词;孟子则言“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墨子笔下的舜是个农夫、陶工、渔民,因贤能受到尧的赏识推举;庄子则称尧杀害长子,舜流放母弟,“不足以为德”。这反映出,当时他们(     
A.彼此之间攻讦不断B.迎合统治阶级需要
C.追求理想化的政治D.秉持不同政治立场
2023-12-02更新 | 380次组卷 | 7卷引用:华大新高考联盟2024届高三11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全国卷)
2023·重庆·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弟子中不乏出身社会下层者。墨子则进一步主张以“匹夫徒步之士”为教育对象,以先行劳苦服役为入学条件。故《墨子》载:“翟以为虽不耕织乎,而功贤于耕织也。”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A.儒家倡导人人平等B.劳动教育开始普及
C.墨家重视生产技艺D.平民阶层得到发展
2023-12-02更新 | 3024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考试历史试题
8 . 老子著作:其观点见于《____》一书。
2023-09-07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2课学习讲义
9 . 《左传·哀公十六年》记载孔子之言“礼失则昏,名失则愆”,认为没有“礼”,国家就会混乱,强调“礼”是国家政治的根本,治理国家在于使百姓的言行符合“礼”;“名”是言行准绳,且须符合“礼”。孔子的主张(     
A.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B.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C.限制贵族的政治权力D.得到统治阶级积极支持
2023-08-30更新 | 96次组卷 | 2卷引用:高考选择题与新考法历史2024版-第二部分提升小卷13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公正作为一种政治主张,就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表述。《论语·颜渊》道:“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要求君主秉持正义,行为正当。君主先正已而后正人,天下即可垂拱而治。《礼记·礼运》提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此处的“公”具有较为充分的伦理意蕴,强调的是公心、公义。老子强调“损有余而补不足”,主张平均分配的社会理想。荀子提出“商贾敦悫无诈则商旅安,货通财,而国求给矣。百工忠信而不楛,则器用巧便而财不匮矣”。韩非认为不从事劳作而生活供给却很充足,不担任官职而名声显赫,这是不公正的;堵塞个人私利而一概按功行赏。

——摘编自方宁《中西方古代公正思想差异性研究——基于先秦诸子公正观和古希腊正义观的分析》

材料二   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即美德,正义作为一种美德也源于知识和智慧。柏拉图把城邦中的公民划分为统治者、护卫者以及生产者三个阶级,他认为每个阶级所对应的正义都是有区别的:对于统治者而言,正义就是智慧;对于护卫者而言,正义就是勇敢;对于生产者而言,正义就是节制。在他看来,国家是由许多个人组成的,国家正义的实现还是需要依赖于个人正义的实现。亚里士多德指出,在法律中,法律规定了哪些行为是恶或者公正,并且只要遵守了法律,就可以称之为公正。一定意义上来说,法律本身是公正的,而制定法律的人也是公正的,因为其代表了城邦整体的利益。亚里士多德认为,获取财富要使用正当的手段,如通过劳动从大自然获取财富,他称之为“自然的获取财富之术”或“必要的获取财富之术”,否则就是不正当的,是不合乎正义的。他还专门写有《伦理学》一书,从公平的角度分析商品交换的过程和价值。

——摘编自黄洋等《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时期和古希腊时期公正思想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先秦时期和古希腊时期公正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