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8 道试题
1 . 老子主张,“兴善仁”,仁义礼蕴含于大道之中,如“明珠在蚌中”。孔子认为,“和”乃天道,天人合一、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要“节用而爱人”,不浪费资源。这反映出儒道两家(     
A.思想趋于融合B.主张维护西周礼乐制度
C.阶级立场相同D.蕴含着相通的价值理念
2023-11-28更新 | 92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直以来被学术界视为中华文化形成的黄金时期。请你任选一家学派,拟充当该学派的发言人,宣传本学派的主张,并集中批驳另一家学派。(要求: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023-11-26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出身于春秋后期鲁国没落贵族家庭的孔子针对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的形势,就伦理和政治重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他主张(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存天理,灭人欲”
C.仁者爱人,为政以德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023-11-20更新 | 32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5 .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了繁荣局面。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主张以“法”治国。这说明他们都(     
A.努力恢复西周政治秩序B.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
C.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D.追求理想的社会秩序
6 . 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宣扬德治;孟子游说诸侯,推行仁政;墨子聚众讲学,抨击暴政;韩非著书立说,开创法家;孙武远徙吴国,大展治军之才。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     
A.顺应变革潮流施行仁政B.铲除周制弊端加强集权
C.出谋划策改善君王统治D.辅佐各国诸侯富国强兵
2023-11-18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孔子提出“为政以德”,强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老子说:“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这反映出两者旨在(     
A.恢复稳定社会秩序B.变革人才选拔标准
C.迎合封建贵族诉求D.规范统治阶级行为
2023-11-16更新 | 232次组卷 | 2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8 . 孔子提出“为政以德”,强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老子说:“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这反映出两者旨在(     
A.都属于没落奴隶主阶级B.推动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C.迎合地主阶级的诉求D.恢复稳定社会秩序
2023-11-14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论语》记载,孔子的雅言仅用于《诗》《书》和《执礼》,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主张。他“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由此可知,孔子的思想及实践(     
A.适应了社会现实的需要B.体现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C.使儒学成为社会正统思想D.兼具学术和政治双重功能
2023-11-1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春秋晚期,儒家孔子主张“克己复礼”,恢复西周礼乐制度,道家老子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甚至退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二者的上述主张旨在(       
A.创立学术派别B.恢复天子权威
C.重建社会秩序D.反映民众心声
2023-11-13更新 | 85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