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商鞅变法,严惩百姓私相斗殴行为,奖励军功,授以爵位田宅,养成“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风气,秦国的军队几乎战无不胜,统治区域不断扩大,被当时六国人称为“虎狼之国”。荀子曾访问秦国,他认为秦国管理有效,承认秦国军队战斗力强悍:“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但他认为按商鞅之法组建的秦国军队,“隆势诈,尚功利”,无礼义教化,“干赏蹈利”(求赏逐利),只能称之为“盗兵”,“尚功利之兵,则胜、不胜,无常”,不能与春秋时齐桓公的军队相比,更不能与商汤王、周武王那样的仁义之师相提并论。

——摘编自《荀子》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荀子称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军队为“盗兵”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的军事改革。
2022-06-09更新 | 7623次组卷 | 5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优质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商鞅一元化思想的逻辑起点是“富国强兵”。商鞅认为,实现“富国强兵”的手段只能是“刑赏”,而其中“赏”的内容和对象也必须是绝对单一的。在“赏”与“刑”之间,“刑”又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同时还应该单一地采用重刑。使“重刑”明确化、系统化的最佳手段是建立“法”。采用单一的重刑手段,而其直接对象只能是活生生的、复杂的人。他主张用强制手段使百姓成份绝对单一化,其次是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世界的进一步彻底单一化。商鞅一元化思想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发展进程产生过直接而重大的影响,其思想是以“外儒内法”为基本特征的中国封建专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张晓《“单一”而非“多元”:论商鞅思想的一元化》


(1)根据材料,概括商鞅“一元化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商鞅“一元化思想”。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较为彻底的封建化改革运动。

材料   商鞅对户籍制度的重要性有清楚的认识。他推行“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秦国的户籍分一般平民户籍和特殊户籍两种,前者又包括故秦人和外来人户籍,后者则包括宦籍、弟子籍、爵籍和宗室籍。奴隶等贱口没有户籍。商鞅改革户籍世袭制,实行按垦田和军功升降户籍的办法。他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商鞅改变以家族为单位的户籍管理办法,“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商人和入赘不能单独立户。“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出生需登记在册,死亡要及时注销,登记的内容包括户主、籍贯、身份、年龄等内容。商鞅的户籍改革是其农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奠定了我国封建户籍制度的基础,影响深远。

——摘编自万川《商鞅的户籍制度改革及其历史意义》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概括商鞅户籍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商鞅户籍制度改革。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秦穆公时期,地处西方的秦国在和其他诸侯国及戎狄的斗争中的劣势愈益明显。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韩魏从此成为秦的劲敌,尤以魏对秦的威胁最为严重。面对强敌,秦军屡战屡败,于是推行兵制改革以改变现状便成为当务之急。在征兵制度方面,秦国男子达到23岁以后均需服兵役,一人一生须当兵两次,一次为材官、骑士、楼船、轻车等,称为“正卒”,作为中央的常备兵,在地方接受严格训练,并承担戍守首都的任务。除郡县普遍征兵制外,秦国还实行了募兵制,所招募士兵均经过一定考选,并接受系统的军事训练,战斗力较强。同时,在秦军之中还有少量的被充军的刑徒、贱民、被征服的戎人及小官吏。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兵制改革,才保证了源源不断的兵源,秦军数量最多时达到“带甲之士百万”,车千乘,骑万匹,大大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面对秦的强大,魏不敢再把它视为“戎狄”,公元前335年,魏惠王与秦孝公在杜平(今陕西澄城东)相会,从此结束了中原各国长期以来不同秦会盟的局面。

——摘编自张利《浅谈秦国军事制度的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国兵制改革的原因及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国兵制改革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