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公输盘助楚攻宋,墨子赴楚对公输盘说:“宋何罪之有?荆(楚)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这表明墨子
A.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B.欲借战争以扩大影响
C.支持孔子的仁义思想D.代表宋国士阶层利益
2 . 在教育宗旨上,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孟子强调“明人伦”,荀子认为教育是后天的过程,应“化性起伪”,墨子突出生产劳动和科技知识的学习,韩非则积极实行教育改革、提倡法制教育等。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诸子百家都重视兴办私学B.儒家在私学中占主导地位
C.教育思想呈现多元化倾向D.官学受到私学的巨大冲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战国时期某思想家主张,“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一主张(  )
A.违背了当时社会发展潮流B.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的愿望
C.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需要D.得到了当时各国国君的推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战国时期,墨家思想曾成为显赫一时的显学。《荀子.成相》中记载“礼乐息灭,圣人隐伏,墨术行”。然而随着战国时代的终结墨家学说日益走向衰落。这主要是由于
A.社会转型对文化环境的影响B.法家学说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C.儒家取代了墨家的显学地位D.墨家学说缺乏理论体系的创新
5 . 战国时,孟子主张“(天下)定于一”,墨子认为应使“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韩非子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这些思想相通之处是,都主张
A.君主专制B.实行仁政C.以德治国D.国家统一
2020-01-07更新 | 567次组卷 | 39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孔子主张“仁者,爱人”但又说“贵贱有序”。墨子则主张“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A.所处时代不同B.代表的阶级不同C.学术思想不同D.谈论的问题不同
2019-11-23更新 | 249次组卷 | 56卷引用:湖南省浏阳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墨子在《非命》篇中,反对儒家所宣称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命定论,否认天命对人事的支配和影响,认为真正能够决定国家命运或个人命运的,是主观的“力”。这一主张
A.违背了当时社会发展潮流B.得到了当时各国国君的推崇
C.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思想D.反映了社会底层民众的愿望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尚力、尚贤、节用、节葬”持这一主张的思想家是下列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先秦时期,号称显学的两家学派创始人一个主张“量腹而食,度身而衣”,一个主张“过犹不及,和而不同”。下列所述思想主张与其对应的是
A.前者主张有为,后者主张无为
B.前者主张非攻,后者主张战功
C.前者主张兼爱,后者主张仁爱
D.前者主张王道,后者主张霸道
2019-09-29更新 | 383次组卷 | 3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县五中2017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