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2018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2018-06-09更新 | 530次组卷 | 7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爱人,待周爱人而后为爱人;不爱人,不待周不爱人;不周爱,因为不爱人矣”,这一主张属于
A.“仁爱”的思想
B.“兼爱”的思想
C.“礼治”的思想
D.“尚贤”的思想
2018-05-11更新 | 98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先秦时期有思想家主张“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人,有能则举之。”该思想家是
A.孔子B.墨子C.老子D.韩非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不同的人与人交流风格迥异,孔子“不问不答,少问少答,多问多答”,老子不在意别人能否理解自己的意思,“知我者希,则我这贵”,墨子老是追着别人表达自己的观点,“强聒而不舍”。导致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个人性格差异
B.个人职业不同
C.个人品德参差
D.生活环境差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礼法),上(尚)功用,大(重视)俭约,而僈差等(忽视等级差别)这句话应是战国时期哪两个学派之间的争鸣(   )
A.儒家、道家B.墨家、道家C.法家、墨家D.儒家、墨家
2018-03-14更新 | 286次组卷 | 34卷引用: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
A.儒家的“仁政”思想
B.荀子的“性恶论”思想
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D.墨家的“兼爱”思想
2018-01-01更新 | 486次组卷 | 56卷引用:2010年湖南省浏阳一中高二上学期学段考试历史卷(文科)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同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以攻战亡者,不可胜数”、“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夫尚贤者,政之本也”的属于
A.道家B.法家C.儒家D.墨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墨家的“兼爱”,强调“爱”是不分亲疏、不分贵贱的,对一切人都是一律同等之爱,即“爱无等差”。这与孔子主张的“仁爱”思想是有所不同的,儒家主张的“爱”是有等级的,即“爱有差等”。造成儒墨两派的观点不同的根源是两者(       
A.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B.代表的阶层利益不同
C.受统治者关注度不同D.关注的社会群体不同
9 . 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极峰。这说明先秦士子
A.提倡政治参与意识
B.注重个人道德修养
C.主张规范伦理道德
D.讲究胸怀宽容博大
2017-10-19更新 | 351次组卷 | 30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县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2017·浙江·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战国时期,某学派弟子以严密的纪律组成抗衡诸侯的民间组织,其代表人物认为,用竹木制成飞鸟的功用还不如能载五十石重车轴的销子。该学派是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
2017-09-08更新 | 277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