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战国时期,墨子基于“一人一义,十人十义,百人百义”,提出“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可见,墨子的这一主张(     )
A.融合了儒家与法家思想精髓B.蕴含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思想
C.突破了宗法制下的人才制度D.反映了士人阶层的利益要求
2022-06-04更新 | 414次组卷 | 19卷引用:湖南省2021届高三8月百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墨子认为,一切动乱起源于不相爱,不相爱的原因在于人的私欲,主张人人都能在内心抑制私欲的膨胀,以“非乐”克奢侈,以“节用”克浪费,以“非攻”克战乱。这表明墨子
A.倡导提升个人修养B.迎合了地主阶级诉求
C.认同西周礼乐文化D.重塑了社会道德秩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仁,爱也。义,利也”。这些与“利”相关的言论
A.体现重义轻利的观念B.反映重农抑商的经济主张
C.代表下层平民的利益D.适应专制集权的社会趋势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墨子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善于制作机巧器械的手工劳动者,有自己独到的工巧思想。墨子肯定了“巧”在工艺造物中的美学标准,认为“巧”是工艺技术水平的反映。同时他认为工巧的前提是“利人”,不利于人民百姓的“奇巧”和“淫巧”是“拙”,因而反对过度装饰,批判当朝贵族的奢侈之风,由此实现了“工巧”与“利人”的辩证统一。此外,百工的造物活动须有法可依,最高的法则是“法天”,造物活动要遵从上天的“兼爱”和“交利”之意旨,也含有符合于天的自然规律之内涵。墨子的工巧思想具有朴素的唯物论色彩,为战国乃至汉代工艺造物的繁荣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基础。

——摘编自余静贵《论墨子的工艺美学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墨子工巧思想的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墨子的工巧思想。
2022-04-27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墨子·鲁问》载:“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自以为至巧。墨子谓曰:‘子之为鹊也,不如翟之为车辖(车轴两头的插销)。’”据此可知,墨子意在强调
A.公输子发明缺乏创新性B.科技发明应注重实用性
C.车辖制作技术的进步性D.经验总结推动科技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墨子·非乐》曾引用商汤时期的诗歌《黄径》曰:“呜呼!舞佯佯(洋洋),黄言孔章(声音洪亮),上帝弗常(保佑),九有(九州)以亡,上帝不顺,降之百殃,其家必坏丧。”该诗
A.介绍了儒家思想B.用韵十分考究C.洋溢着浪漫情怀D.蕴含政治劝诫
7 .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有同学制作了如下表格,若要将其补充完整,正确的是
学派代表人物思想主张
儒家孔子
道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墨家墨子
法家韩非子
A.①“仁政”;②庄子;③“相生相胜”;④“礼法并用”
B.①“仁政”;②老子;③“相生相胜”;④“依法治国”
C.①“仁”;②老子;③“兼爱”“非攻”;④“以法治国”
D.①“仁”;②庄子;③“兼爱”“非攻”;④“礼法并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战国时期,墨子主张"举公义,辟私怨",荀子认为“公义明而私事息”,韩非子则提出"所谓直者,义必公正,公心不偏党也"。这反映出三者
A.在义利观上存有本质差异B.认同以公为义的价值取向
C.强调以君权抑制贵族官僚D.代表的阶级利益趋向一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这一人才观与中国古代哪一思想主张不谋而合
A.“仁者爱人”B.“无为而治”
C.“兼爱”“非攻”D.“尚贤”
10 . 墨家提出"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贤者举而尚之"的思想;名家邓析子提出"无厚"主张,他说"君有三累·…·惟亲所信";法家韩非子说"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A.时局变动促进社会思想多元B.思想领域趋同色彩明显加强
C.社会变革要求打破世袭特权D.主要思想流派阶级属性相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