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商鞅变法,严惩百姓私相斗殴行为,奖励军功,授以爵位田宅,养成“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风气,秦国的军队几乎战无不胜,统治区域不断扩大,被当时六国人称为“虎狼之国”。荀子曾访问秦国,他认为秦国管理有效,承认秦国军队战斗力强悍:“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但他认为按商鞅之法组建的秦国军队,“隆势诈,尚功利”,无礼义教化,“干赏蹈利”(求赏逐利),只能称之为“盗兵”,“尚功利之兵,则胜、不胜,无常”,不能与春秋时齐桓公的军队相比,更不能与商汤王、周武王那样的仁义之师相提并论。

——摘编自《荀子》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荀子称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军队为“盗兵”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的军事改革。
2022-06-09更新 | 7623次组卷 | 5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101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战国中期的商鞅,作为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以重法名世。在变法改革中,商鞅强调国家应采用重刑使人们守法以避害,还应用重赏吸引人们循法以逐利,刑的威慑作用大于赏,“先刑而后赏”。他注意到官吏犯罪的危害性远大于一般百姓,甚至会使百姓效仿其行,不守法度。因此,设置监察官吏的专职官员,明确各级官吏的权责,特别鼓励官吏间相互监督、检举揭发。他还注重培养人们主动守法的意识,树立和强化法律公平、公正的权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此外,商鞅要求法律条文须具体明确、通俗易懂,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扩大法律的宣传力度和广度。《战国策》赞叹道:“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其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摘编自隋淑芬、施建中《商鞅预防犯罪的思想》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法治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商鞅法治改革的影响。
3 . 商鞅认为夏禹没有遵循虞舜之法,周朝没有遵循商朝之道,所以称王天下,尤其是武王因为“逆取而贵顺”,最终得以统治天下。这一言论旨在(     
A.批判儒家王道政治B.宣扬以古鉴今的历史观
C.建构新的治国模式D.论证武王伐纣的合理性
4 . 战国李悝变法规定“食有劳而禄有功”,商鞅变法时明确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这些做法产生的影响是
A.士人竞相追逐功名利禄B.官僚政治得以最终确立
C.世卿世禄制度日益瓦解D.中央集权制得到了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家权力对于经济发展的反作用可能有三种:它可以沿着同一方向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发展得比较快;它可以沿着相反方向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像现在每个大民族的情况那样,它经过一定的时期就都要违到或者是它可以阻经济发展沿着某些方向走,而推动它沿着另一种方向走,这第三种情况归根到底还是归为前两种情况中的一种。但是很明显,在第二和第三种情况下,政治权力能给经济发最成巨大的损害,并能引起大量的人カ和物力的浪货。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从材料中任意选择一个或一个以上观点作为论题,结合中国古代史史实(至少两个)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6 . “(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以上表述,主要肯定了商鞅变法的
①“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 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③奖励军功,按功授爵 ④燔诗书而明法令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④
2019-09-29更新 | 517次组卷 | 19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梭伦改革废除“债务奴隶制”。这两个改革反映的共同之处是
A.加强中央集权B.权力高度集中
C.动摇贵族专制统治D.封建制度形成
8 . 商鞅变法中规定“僇(勤)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这表明商鞅变法
A.实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B.实行休养生息的富国强兵战略
C.使秦国迅速成为最强国家D.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
9 . 下列有关商鞅变法的措施中,使秦军保持旺盛的战斗力,秦军士卒普遍比较勇猛顽强,被称为“虎狼之师”的是(     
A.奖励军功B.奖励耕织C.推行县制D.实行什伍连坐
10 . 《荀子•王霸》曰:“岁终奉其成功,以效于君,当则可,不当则废。”《汉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这表明战国时期
A.有军功的人才得到重用
B.贵族政治受到巨大冲击
C.兼并战争加快社会流动
D.儒家学说占据统治地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