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说:为了皇权自身的维持,在历史的经验中找到了“无为”的生存价值,确立了无为政治的理想。这与中国古代哪家思想流派主张一致(     
A.道家B.法家C.儒家D.墨家
2023-12-0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六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3-24高一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2 . 以下诸子百家的观点中,与孔子观点同属一派的是(     
A.兼爱、非攻B.相生相胜,五行生克C.隆礼重法D.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023-10-18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三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老子提出“治大国若烹小鲜”;孟子强调“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墨子则倡导“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司马谈评价诸子虽“言之异路”,但他们“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这表明先秦诸子百家(     
A.都具有一定关注现实社会的志向B.都重视道德品质的作用
C.都具有强烈批判黑暗现实的精神D.都强调政治改革的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老子认为“道”是先于天地生成的,是天地万物之源,宇宙间的一切,包括人在内都是天地万物的一部分,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材料体现了老子(     
A.“无为而治”的思想B.朴素的唯物史观
C.“为政以德”的思想D.“相生相胜”理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他不打算损害现存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关系,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过,在他坚持统治者有统治权力的同时,他还坚持统治者应在合理的道德原则基础上进行统治。”材料中的“他”最有可能是(  )
A.孔子B.老子C.墨子D.韩非子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士”原是贵族的最低阶层,有一定的“食田”,受过“六艺”教育,能文能武,战时可充当下级军官,平时可作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战国之际,“士”发生了分化,既无田可食,又失去原来的职守,成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或主持仪式的赞礼人,于是“士”就成为知识分子的统称。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医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他希望改朝易姓之后,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

——据《论语》《孟子》

材料三   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聚天下不难矣。”“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是故诸侯之博大,实好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                                                          

——《韩非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士”社会地位转变的原因。指出春秋战国之际,以孔子为代表的“士”追求的目标。
(2)依据材料二指出孔子与孟子对周王室的态度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依据材料三概括韩非子的核心思想主张及实践的成败。
7 . 先秦时期,墨子主张“尚贤”,而孔子认为亲亲的重要性在尚贤之前;墨子强调“尚同”,孔子则认为政治、社会有阶级之分;墨子主张“兼爱”,孔子则认为爱有差等。这从根本上反映了两者(     
A.道德观念的差异B.所处政治环境不同
C.政治立场的分歧D.政治思想完全对立
2022-09-08更新 | 1063次组卷 | 16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古代经典中,如《易》,“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诗经》包含有大量虫鱼、鸟兽、草木,以及天文、地理、农业生产等知识;《礼记》中有农业与季节相关的知识。这说明
A.古代儒家经典皆为百科全书式著作B.原始儒学孕育了中国传统科技
C.孔子为师意在培养“博学通才之士”D.传统文化与科技发展相得益彰
2022-05-10更新 | 332次组卷 | 10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

材料二   “克己复(合)礼(规范)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材料三   正义就是占有自己的东西干自己的事情。国家的正义在于三种人(护国者、卫国者和生产者)各做各的事情。

——柏拉图

材料四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五   法律一方面依靠说服,一方面依靠强制。如果所有人都遵守法律,国家就会昌盛。

——柏拉图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2)材料二、三中孔子和柏拉图都描绘了一种社会,各有其特点,其共性是什么?
(3)材料四、五中孔子和柏拉图在国家治理上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4)孔子和柏拉图的政治思想有什么共同命运?为什么?
2022-04-2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三十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下表所示为春秋战国时期法、道、墨三家治国主张的相关论述。据此可知,这些主张
学派论述
法家认为只有通过法律的手段才能达到至德的社会,强调君臣共同守法,在实行耕战的国策中实现民众的利益
道家从“法自然”的高度,反对战争,主张“圣,反对战争,主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无为政治
墨家主张在“天”面前,君主和民众是平等的,让有才能的人参政议政,珍惜民力
A.勇于突破礼制的束缚B.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C.具有朴素的民本思想D.体现了奴隶主贵族政治诉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