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2 道试题
1 .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促进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导致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商鞅等改革家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进行变法活动,封建制度确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变法一定反映生产力发展的要求B.变法必然会代表新兴阶级的要求
C.落后的生产力发展阻碍社会变革D.春秋战国的变法运动具有必然性
2021-02-02更新 | 510次组卷 | 22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措施,对生产关系变革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促进了封建租佃关系产生B.以法律形式确认土地私有
C.小农经济成为主要的模式D.小农成为赋税的主要来源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卫鞅到秦国时,通过秦孝公的亲信景监,见到了孝公。开始两次,卫鞅向孝公讲述学尧、舜等帝王之道,孝公听得直打瞌睡。卫鞅走后,孝公对景监生气地说:“你的客人大言迂腐,怎能用他呢?景监责备卫鞅,卫鞅要求再见孝公。这一次卫鞅向孝公讲了称霸之道。孝公听了很满意,又要求见卫鞅。孝公对卫鞅讲述的富国图强之术,听得津津有味,不自觉地移动双膝凑近卫鞅,一连谈了几天都不厌烦。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改革与变法表

管仲改革大力发展农工商业,整顿和发展军备,改革赋税制度,实行“相地而衰征”的政策,即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
鲁国“初税亩”“履亩而税”,即按田亩收税。
吴起变法限制贵族权力,改变世袭的分封制,收回封君三代以后子孙的爵禄;同时,强令旧贵族迁居到地广人稀的地方,变相没收他们的土地;裁免无能多余的官吏,削减官吏俸禄,将节余下来的财力用于养兵和奖励军功;要求官吏秉公执法,严谨私门请托;等等。
商鞅变法经济上:“为田开阡陌封疆”;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政治上: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普遍推行县制。
思想上:“燔诗书而明法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编写一段商鞅让“孝公听得直打瞌睡”和“听得津津有味”的一段话。
(2)春秋战国时期是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两方面说明这一结论,
2021-01-29更新 | 142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商鞅变法,既影响深远,又争议不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周、春秋时期,社会上层皆按宗法制组成集体大家庭。这种大家庭是一个血缘亲属关系复杂、人数众多、组织庞大的宗族集团。秦孝公用商鞅变法,推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把家庭单位强令分析到最细小程度,这是对宗法制度的彻底否定。这种家庭,就血统世系而言,一般为两代层结构,很少有涉及祖孙三代者;就人数而言,通常为五口之家。

——摘编自张金光《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

材料二   荀子在参观秦国后,认为商鞅变法使秦国人民敬畏官府、官吏忠于国家、士大夫舍私为公,整个社会从上到下都顺从于法制,颇有古风;而汉代贾谊则批评商鞅舍弃礼义,专用法制,破坏了家庭伦理关系。

——摘编自张涛《移风易俗∶ 商鞅变法的重要侧面》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商鞅颁布"分异令"后的家庭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颁布的主要目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与贾谊对商鞅变法的态度及原因,并揭示评价的本质。
6 . 近年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芈月对秦军大声疾呼:“你们有多少努力,就有多少回报!”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其主要原因是(  )
A.将领冲锋在前的表率作用B.作战武器锋利先进
C.国家按照军功大小封爵赐田D.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7 . 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和影响而言,可与商鞅变法相媲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图《废井田,开阡陌》是当代画家张友仁的作品。他根据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史实创作,曾作为中学历史教材插图而广为人知。该作品
A.创作源于画家的生活实践B.能完整还原历史真实
C.是对历史的一种艺术表达D.体现写意传神的特点
2020-11-03更新 | 606次组卷 | 16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0 . 对于秦国的强国之道,古今论者见仁见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则民用矣……强国之民,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其夫。皆曰“不得(敌首),无返!”

——《史记商君书》

材料二   秦之胜在于官僚制度的建立,政治行政中心所体现出来的秩序和强权。一个巨官僚机器的高度精密可靠的运转,本身就被视为最高目的。在这种秩序崇拜的权力哲学之中,吏员不过是官僚机器的齿轮与螺钉,民众不过是人格化的力役和赋税。他们仅仅在数量和功能上具有意义。

——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材料三   有虎狼之民,牛马之士,国虽治,政虽理,其民不人。世之有民也,固先于国,且建国以为人乎?

——章太炎《国故论衡原道下》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采取了哪些弱民强国的措施,并指出其目的和影响。
(2)材料二认为秦的强国之道是什么?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三对秦强国措施弊端的共同认识。
(3)概括三则材料作者对强国之道各自认识的立足点。
2020-10-13更新 | 527次组卷 | 14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