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春秋战国时期,孟子谓天下当“定于一”;墨子主张“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庄子主张“道通为一”;韩非子提出到“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这些主张(     
A.表明了封建制度已经建立B.体现出大一统的发展趋势
C.说明中央集权制全面确立D.反映了百家思想发展趋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各方面皆产生剧变,各种思想学派也应运而生。其中有-学派认为,对政府而言,军人和农民是有用的,游士、儒者乃至商人,都是不事生产的“蠹民”,必须加以铲除。持这一看法的是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写作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他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它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时期的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


结合史实写一篇关于儒家、道家、墨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历史短文。
写作要求:
(1)任选一家为代表。
(2)以文章的形式呈现,逻辑严谨,过渡自然。
(3)史论结合,表达准确,语句通顺。
(4)内容包括:代表人物、思想主张、产生的影响。
4 . 在历史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着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嘛。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
A.儒墨法道B.道儒墨法C.儒法墨道D.道墨法儒
2020-12-21更新 | 258次组卷 | 68卷引用:重庆市重庆复旦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日:‘世异则事异’。”这反映了
A.儒家的“仁政”学说B.法家的变法革新主张
C.墨家的“兼爱”思想D.道家的“齐物”观点
2019-12-11更新 | 293次组卷 | 41卷引用:2012-2013学年重庆市重庆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日本学者冈田武彦将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分为三系:现实主义,主张以“力”和“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理想主义,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一道德人生观为基础;超越主义,强调人是相对的存在,只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才能摆脱这一命运的束缚。材料中的“三系”分别是
A.法家、儒家、道家
B.法家、墨家、道家
C.法家、墨家、儒家
D.道家、儒家、墨家
2016-11-27更新 | 673次组卷 | 48卷引用:重庆市第十八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乱局,各流派提出了不同的治世方案。秦统一的历史证明,哪一种方案是适合当时的社会形势
A.儒家:为政以德,仁政治国
B.墨家:互助互爱,反对战争
C.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D.法家:提倡法治,强化集权
2019-10-09更新 | 221次组卷 | 17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大变动,王官之学的退场,私学的兴起,最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各家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孟子认为“王如施仁政于民……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韩非认为“以法为教”“法不阿贵”,墨子认为“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状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摘编自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1)据材料一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道、儒、墨、法四种思想流派的治国主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韩非子》载:“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可见,韩非认为治天下应特别重视
A.人情关系B.道德规范
C.法制建设D.礼仪秩序
2020-02-20更新 | 132次组卷 | 38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