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是出土文物商鞅方升


材料二   “不农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国待农战而安,主待农战而尊”“治国能转民力而壹民务者,强;能事本而禁末者,富”

——摘自《商君书》

材料三   用商鞅之法……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见税什十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大彘之食,重以贪暴之吏,刑戮妄加。

——班固《汉书·食货志》


(1)比较三则史料,说明其在研究“商鞅经济改革”中各自的史料价值。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商鞅的经济改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某学者在论及商鞅变法时指出:“变法的意义不仅是单纯的改变法令规章,不仅是单纯的改变上层建筑,而是彻底的改革-军事改变、政治改变、政府组织和社会结构改变、风俗习惯改变。”下列文献史料,可以对其佐证的是(     
①“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③“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②“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④“有事请殹(也),必以书”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 . 下表是有关商鞅死因的几种说法,从表中关于商鞅死因的历史叙述中,可以看出
西汉司马迁商鞅此人刻薄寡恩,用刑太过。
改革开放前某学者商鞅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变法触犯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遭到他们报复。
近年来的最新研究商鞅权势太重,行事专断,与当时君主秦惠王的矛盾加剧而被杀。

A.历史叙述无法反映历史的真实B.时间越久远历史研究越失实
C.时代与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解释D.历史研究要辨别史料的真伪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自商鞅变法运动开始之后,由于其行动与理论的独特性,引起了学者与政治家的强烈关注。其后随着社会实践与文明程度的发展,学界更是把它作为法家治世的一种典型符号象征,进行了深入而又持续的研究。

从变法开始直至今日,对于商鞅变法性质的评判,从价值维度上可粗略地划分为四类不同的认知:第一类,传统法家学派“富强王治”的评判,积极肯定商鞅变法理论与实践,《商君书》《韩非子》等基本可以划归为这一类;第二类,传统儒家、道家、杂家等“背道刻暴派”的评判,即以道德为依据对商鞅变法持强烈批判态度,如荀子称商鞅为“盗兵”,孟子批评商鞅“强战”,等等;第三类,近代史学“富国强邦的军国法术派”的评判,如钱穆《国史大纲》、张荫麟《中国史纲》等;第四类,新中国成立后史学界“阶级服务派”的评判,主张商鞅变法顺应了经济变革的要求,为统治阶级的利益而服务,其中以郭沫若先生为代表。

——摘编自王云鹤《商鞅变法若干问题研究》


根据材料,任选一类关于商鞅变法性质的评判,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
2021-03-12更新 | 868次组卷 | 9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认识和评价商鞅变法时要注意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 贫则重赏。……治民羞辱以刑,战则战。……政作民之所恶,民弱;政作民之所乐,民强。民弱国强,民强国弱。

——《商君书·弱民第二十》

材料二 商君假孝公之势,变法于秦,其不朽之功,众口皆碑。法家之理论,实绩卓著,不仅促成强秦之一统,且亦支撑我国封建帝制达二千余年。方今中华共和,荡涤积秽,崇尚法治,然世人多道西方之法,殊不知商、韩已倡此二千年矣。数典忘祖,得无傎乎?

——陈奇猷《商君书·前言》(1990 年)

材料三 先秦法家之崛起,是欲谋变法图强、以法治秩序替代传统礼治秩序的一次积极努力。……法家的富强之路是建立在国富民穷、国强民弱的“零和博弈”之上的……法家“崇公抑私”的观念导致“公”对“私”的肆意侵吞和民众权益的极度萎缩。

——彭新武《法家精神:价值与缺失》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商君书》中的“治民方略”,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中“富国”“强兵”的主要措施。
(2)据材料二、三,概括两者评价商鞅变法和先秦法家的异同。
(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指出今人评价商鞅变法时存在的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商鞅变法的出发点是在激烈的兼并战争中立足,并最终实现国富兵强,这体现了他“务实功利”的价值追求。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战乱频发,传统的道德伦理准则已难以支配社会生活,强权主宰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这次变革在使秦国迅速富强起来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秦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该变法的积极一面在于用爵禄和刑罚将人们追求利益的途径和方式规范到国家需要的道路上来,把人们的生活、生产甚至思想都引入一种轨道式的模范。但此次变法对法律过度的依赖,比如鼓励亲属互相监视、互相告密,却也撕裂了人伦亲情;“轻罪重刑”使司法行为恐怖化;“不赦不宥”使“犯罪分子”一旦获罪则走上绝路,这些繁密的法令使秦人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人们的道德水平也渐渐降至仅仅遵循法律规定的最低线。

——摘编自许鸿基《商鞅变法的法治思想与借鉴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在变法中践行“务实功利”价值追求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商鞅“务实功利”的价值追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