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春秋时期,晋楚鄢陵之战中楚人苗贲皇为晋国出谋,楚国任用晋人伯州犁,出现了“楚材晋用”和“晋材楚用”的情况;战国时期,秦王重用楚国人李斯,“二十余年竟并天下”。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形成华夏认同B.不同学派提出各自主张,出现百家争鸣
C.统治者为争霸招揽人才,推动士人流动D.中华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主张和而不同
3 . 西汉某学者在描绘某时期用“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来形容当时的社会局面,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礼乐制度的崩坏
C.“学在民间”兴起D.各国变法的开展
2022-01-30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西周时期,周王和诸侯、卿士之间实行定期的会盟朝聘之礼。据《春秋》记载,春秋时期由诸侯主持的会盟就有22次之多,而诸侯之间的朝聘更是频繁。会盟朝聘活动的变迁表明(     
A.礼乐制重在规范人伦秩序B.春秋时期诸侯纷争不断
C.传统的政治秩序开始瓦解D.思想变革影响政治形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春秋时期,楚共王去世后,诸子夺位,楚国陷入内乱。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废太子章而传王位于庶子何,赵国政局动荡。据此可知,当时
A.分封制化解了诸侯间矛盾B.中央集权出现加强的趋势
C.传统的宗法秩序面临挑战D.统治阶层致力于社会变革
6 . 春秋时期,楚国兼并其他国家,在亡国之地设县归楚王直接管理;晋国在边境灭国之地设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进行管理。楚、晋县制的推行
A.提升了楚晋两国国家实力B.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C.推动了阶级关系发生变动D.导致了分封制的彻底瓦解
2022-03-26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六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春秋时期各国宗室贵族相互倾轧,胜者对待失败者的常用手段是“分其室”。商鞅“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将大家族分为小家庭,一“室”变多“户”,由官府析分登记。这一变化说明(     
A.争霸战争频繁剧烈B.分封制被彻底废除
C.伦理道德日益败坏D.社会转型趋势明显
2024-02-09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西周时期,家臣的主要职能是辅助家主管理家务。春秋时期,卿大夫的封邑不断增多,因此家臣的职能已不限于家内,他们也能参与家主的政治、军事等事务。这表明春秋时期
A.君主专制开始出现危机B.军功爵制得以确立
C.新的社会秩序逐渐孕育D.官僚政治正式形成
2022-01-23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6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晋国在献公以前,贵族主要依靠分封获取土地,分封的标准不是看功劳大小、能力高低,而是看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但到了晋文公时分封的原则变成了“尚贤使能”“论功行赏”。据此可知,晋文公时期(     
A.尚贤标准得到普遍认可B.宗法分封制逐渐瓦解
C.官僚政治得以正式确立D.诸侯权力被大臣架空
10 . 东周不如西周,西周国力强盛,军事足以控制诸侯,是名副其实的中原共主,所有诸侯国都臣服。西周灭亡,东周王室建立,国力衰弱,不但不足以控制中原诸侯,而且北面临戎狄的入侵,南面临楚国的威胁。这种政治形势(     
A.根源在于礼法制度衰落B.客观上为诸侯争霸提供了条件
C.是少数民族发展的结果D.推动楚国率先成为春秋的霸主
2024-01-16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