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1 道试题
1 . 商鞅变法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分家)者,倍其赋”。以下关于这一规定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B.推动了小农经济发展
C.有利于保障国家财政收入D.促进了郡县制的全面推广
3 . 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是商鞅变法局限性的重要表现,这些局限性归根到底是由
A.商鞅偏执的性格所决定的B.法家的思想特征所决定的
C.封建制度的特征所决定的D.尖锐的社会矛盾所决定的
4 .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息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商鞅推行的措施是(     
A.奖励军功B.什伍连坐C.重农抑商D.推行县制
5 . 商鞅在谈及治国理念时指出:“凡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以下变法措施反映其上述治国理念的是(  )
A.奖励耕织B.奖励军功C.实行什伍连坐D.推行郡县制
2023-09-03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自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

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商鞅变法与这一变化的关系。

2016-11-27更新 | 1033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综历史(山东卷)
8 . 商鞅变法功不可没,但他本人却因损害贵族世袭特权而被诬杀。主要是以下变法措施
A.重农抑商B.废除井田C.什伍连坐D.军功授爵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所示为中国古代对“开阡陌”的记载比较有影响力的两种观点。

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东汉)班固、(唐)杜佑、(唐)白居易等“开”为“开置”,“阡陌”为田间的道路,持此论者普遍认为商鞅变法创立了阡陌
(西汉)司马迁、(南宋)朱熹等“开”为“开辟”",有破坏划削之意,“阡陌”代指夏商西周的井田制度,持此论者多认为“开阡陌”是由于当时道路沟洫占地太多,必须划削为耕地

——整理自徐喜辰《“开阡陌”辨析》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谈谈你对“开阡陌”的认识。(要求:赞成材料中的解释或另有解释均可,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农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工商业)利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妻子收为官家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史记商君列传》


概括材料中商鞅变法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影响。
2022-10-11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首都师大附属密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