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3 . 商鞅颁布法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这项改革措施有利于
①打击旧式贵族特权   ②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③明确赋役征发对象   ④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4 . 商鞅变法规定:强制大家庭拆为个体小家庭。秦统一六国后,这一规定推行到全国这一规定
A.瓦解了传统的宗法制度B.保障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C.削弱了国家对农民的控制D.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商鞅的是与非。

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时任秦国廷尉)

材料二   西汉昭帝时期,政府就汉武帝推行的盐铁专营等措施召集会议,有学者阐述了对商鞅的看法,记录在《盐铁论》一书中:

商鞅以重刑峭法为秦国基,故二世而夺。刑既严峻矣,又作为相坐之法,造诽谤,增肉刑,百姓斋栗(恐惧),不知所措手足也。赋敛既烦数矣……知其为秦开帝业,不知其为秦致亡道也。

昔商鞅之任秦也,刑人若菅茅,用师若弹丸;从军者暴骨长城,戍漕者辇车相望……故君子仁以恕,义以度,所好恶与天下共之,所不施不仁者。


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述两者对商鞅变法的看法有何不同。这反映出社会思想方面怎样的变化?
6 . 史书记载,“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后来“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这种变化
A.有利于秦国推行残酷的连坐法B.加快了小农经济在秦国确立的进程
C.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
2021-05-15更新 | 281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2届北京四中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卷1
8 . 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和雅典的梭伦改革都是发生在国家建立早期的社会变革运动,都对此后没长的社会发展历程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脱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缪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1)根据材料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变法的根本目的。

材料二 “在古希腊雅典,平民与贵族矛盾不断加剧,阶级关系极度紧张,下层平民甚至到处酝酿起义,而促发了公元前594年的梭伦改革。”“雅典梭伦改革将人民按财产分为四个等级,各自拥有不同的政治权利:设立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以分贵族会议之权;并设立陪审法庭,由公民充任陪审员,参与审理案件。”……“工商业经济政策方面也同样如此。……如提倡学习手工技术,欢迎外邦手工艺人的移民,鼓励手工业品的出口等。”

——摘编自《战国变法与古希腊罗马社会改革之比较》


(2)根据材料二,概述雅典梭伦改革的政治目的和主要做法。
(3)简要分析古代东西方这两次社会变革运动对当时各自社会发展的影响。
10 . 商鞅要求君主必须带头遵守国家法令制度,做到“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他还提出了“故有道之国,治不听君,民不从官”的观点。其主要目的是
A.限制君主的一切权力B.构建稳固的统治秩序
C.维护百姓的切身利益D.削弱贵族的世袭特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