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严厉推行分户析居的改革政策,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把家庭单位强令拆分到最细小程度。父与成年男子分居,都以户主身份列名国版。商鞅此举力图(     
A.推动重农抑商政策的建立B.维护小农经济主导地位
C.瓦解宗法制度的社会根基D.移风易俗实现社会转型
2022-10-15更新 | 537次组卷 | 14卷引用:广西河池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2 . 有人说:“商鞅治秦,一夜之间,草根与贵族的界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视同仁的公平竞争。平民有可能成为达官显贵,达官显贵则有可能跌落为平民。”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     
A.废除井田制B.奖励军功C.推行县制D.奖励耕织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战国中期的商鞅,作为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以重法名世。在变法改革中,商鞅强调国家应采用重刑使人们守法以避害,还应用重赏吸引人们循法以逐利,刑的威慑作用大于赏,“先刑而后赏”。他注意到官吏犯罪的危害性远大于一般百姓,甚至会使百姓效仿其行,不守法度。因此,设置监察官吏的专职官员,明确各级官吏的权责,特别鼓励官吏间相互监督、检举揭发。他还注重培养人们主动守法的意识,树立和强化法律公平、公正的权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此外,商鞅要求法律条文须具体明确、通俗易懂,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扩大法律的宣传力度和广度。《战国策》赞叹道:“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其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摘编自隋淑芬、施建中《商鞅预防犯罪的思想》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法治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商鞅法治改革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秦国君主秦孝公任用商鞅推行了变法活动,开始于公元前356年,主要内容包括:商决变法时,为了加强管理,对居民进行户籍登记,以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什,实行连坐制度,一家犯法,其余人家必须告发,隐瞒不告的,就要同罪连坐。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奴隶主贵族没有军功不再授予爵位;对于乡里聚众私斗的人,按罪处罚。新法规定,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行县制。商鞅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把全国分为41县,县设令以主持县政,设尉负责军事。县下辖若干乡镇。后来,秦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郡的范围较大,带有边防军事管理的性质,因而郡的长官称为守。

——摘编自人民出版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国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秦国商鞅变法进行评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鞅变法开始于公元前356年。主要内容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等等。后来商鞅被杀,但变法措施已深入人心。

——摘编自辛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材料二   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商鞅)举法明教,秦人大治。

——摘编自韩非《韩非子》

材料三   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昂,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除旧布新的具体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非子为何如此评价商鞅。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司马迁是怎样评价商鞅的。你对商鞅有哪些看法?
2022-02-21更新 | 21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秦自商鞅变法后,确立了最小型个体小家庭结构形态,┉是秦家庭组织最基本形态。不仅劳动者,即在官僚、富庶人家亦普遍建立起个体小家庭。这种家庭,就血统世系而言,一般为两代结构,很少有三代者;就其成员间亲属关系而论,多是以一对夫妻为核心,及其未成年、或虽已成年而未婚子女构成;就人数而言,通常为五口之家。

——张金光《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


(1)根据材料一,归纳商鞅变法的措施,并分析其对家庭制度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后秦国小家庭的特征。
2022-02-09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容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商鞅制定的“军功授爵制”,打破了旧贵族世袭式的社会等级制度。不论尊卑贵贱、贫富多寡,要想获得社会地位和社会荣誉必须用对外战争中的斩首数目来换取。军功授爵制”
A.完全剥夺了贵族特权B.利于塑造秦人的尚武精神
C.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D.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转型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主要是分两次颁行的。公元前356年颁布变法令,以厉行法治,强化君主集权为主要内容。变法令规定:在百姓实行什伍连坐,五家编为一伍,十家编为一什,什伍之内互相纠察告发。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生产粟帛多者,免除本身徭役,不认真从事农业生产、改事工商业者,籍没为官婢。奖励军功,发展武备,平民可因军功拜爵,并因而占有不同数量的田宅、奴隶。贵族无军功者要降低待遇,不得再享受过去的特权。为保证上述法令的顺利执行,还特别采取了焚烧儒家经典、禁止私门请托的措施。

公元前350年,在商鞅主持下又颁布了第二次变法令。其主要内容包括:废井田开阡陌,即彻底废除古老的农村公社井田制,铲除其田界封疆,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田制、亩制,由国家将土地授予个体农民耕种,统一征收赋税。普遍推行县制,其官员受君主任免,集权于朝廷。统一度量衡,以便利收税与商业经营等。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为加强民众控制而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商鞅变法在推动社会转型方面的作用。
10 . 战国时,各诸侯国大都把选贤任能、奖励军功、建立官僚制度及普遍推行以郡统县的行政管理系统作为变法改制的主要内容,还创立监察制度,颁行法律,进行户口登记等。这主要反映了
A.重视农战以富国强兵的必要性B.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趋势
C.秦灭六国并完成统一的必然性D.法家在国家治理方面的优势
2021-09-06更新 | 955次组卷 | 25卷引用:广西钟山县钟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