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0 道试题
1 . 法家认为人人都有“好利恶害”的“自为心”。历来强调“立公去私”“令尊于君”的法治观,强调赏善罚恶,主张用法来惩奸除恶,如韩非子就曾主张“必明于公私之分,明法制,去私恩”等。法家的这些主张(     
A.构建了完整的法治理论B.否定了人性的正常需求
C.顺应了政治变革的趋势D.推动了争霸时代的到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风俗是一种被模式化的社会生活方式。《诗经.周南.关雎》倡导“美教化,移风俗”:《庄子●秋水》提出“当其时,顺其俗者,谓之义徒”:《商君书.算地》中云“故圣人之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可见三者都主张(     
A.重视风俗,顺俗行事B.道德教化,移风易俗
C.观俗立法,察国事本D.以俗观政,政俗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法家思想起源于儒家,但商鞅在《商君书·靳令》中,将“非兵”“羞战”与仁义、礼乐等合称为“六虱”,认为“国贫而务战,毒生于敌,无六虱,必强;国富而不战,偷生于内,有六虱,必弱”。据此可知(     
A.战争是国家富强的必要手段B.商鞅批判继承儒家思想
C.儒家思想不利于社会的发展D.霸道思想受到各国推崇
2023-03-16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表是战国时期不同学派思想家们关于义、利的言论。这些言论反映了战国时期(        
思想家主张
儒家学派《荀子·大略》:“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虽尧舜不能去民之利,虽桀纣不能去民之好义”。
墨家学派《墨子·贵义》:“万事莫贵于义”;《墨子·经上》:“义,利也。义可以利人”。
法家学派《韩非子·八经》:“明主之道,臣不得以行义成荣,不得以家利为功,功名所生,必出于官法”。
A.诸子百家学术观点分歧B.重义成为时代潮流
C.新的阶级对立日益凸显D.义利矛盾引发关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孔子推崇“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而韩非子主张“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法不阿贵”。这从侧面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A.诸子思想融合的趋向明显B.社会的转型引发了思想激荡
C.礼、法结合推动了社会进步D.儒家思想主流地位已经稳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孔子说:“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墨子认为,“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老子指出,“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法家慎到认为,“天下无一贵,则理无由通”。这些观点反映了(     
A.诸子百家思想趋同B.大一统的理想追求
C.血缘政治已经瓦解D.社会转型势在必然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的“仁政”思想,对保障人权、发展生产具有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建设,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时,它过分强调“仁”而缺少“法”,具有一定的软弱性,很有可能造威社会秩序的紊乱与国家的动荡。反观法家。虽然过于迷信权术与酷刑,但不得不承认这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猛药”。另一方面,法家认为“治民无常”,主张变法,这也有利于执政者的施政能够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摘编自李锦鸿《从<孟子>和<韩非子>看儒家与法家的价值观》

材料二   仁义、礼制是治国之本,法令、刑罚是治国之末。刑罚的作用在于惩戒犯罪,使人民不敢肆意作恶而犯法。礼义的作用在于教化人民遵守道德规范不作恶不犯法,在细微的小事上也符合人伦道德。“是故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有耻。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苟免。是治之贵贱者也。先仁而后法,先教而后刑,是治之先后者也。”治国要注重以道德和礼义教育人民,使人民有羞耻心,自觉向善。

——摘编自韩丽华《中国古代礼义思想的教化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与法家思想在治国理念上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礼义的教化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韩非认为,君和臣的关系是“治理”和“被治理”的关系,君需要利用“术”进行官吏治理,官吏则要按照法律进行普通民众治理。据此可知,韩非(     
A.主张严刑峻法治国理念B.注重维护统治秩序
C.强调周天子的集权统治D.提出皇权至上思想
2023-02-12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春秋战国时期,道家的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墨家提倡通过勤勤恳恳的劳动来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法家关注从生活水平上提高人的道德境界。这些思想(     
A.反映意识形态多元的现实B.彻底抛弃了天命神权观念
C.具有人文主义的基本特征D.表明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韩非子》认为,尧本为君主,却把自己的臣子推尊为君主,舜本为臣子,却把自己的君主作为臣子,“汤、武为人臣而弑其主、刑其尸”,人们对这样的事情加以称赞,这就是天下至今难以治理的原因所在。这表明,韩非主张(     
A.礼法并用治理国家B.构建严格的君臣秩序
C.治国者应礼贤下士D.废除禅让的政治传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