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韩非认为,道”和“法”才是治理国家的好方法,那些明君都是让百姓用“道”来端正自己,这样他就能不费力地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说明“道”是治国的常规,“法”是立国的根本。这一思想反映出
A.集权思想成为时代潮流B.思想流派呈现相互借鉴特征
C.德治思想融入法家体系D.治理国家之根本在于得民心
2021-10-14更新 | 507次组卷 | 3卷引用:易错点09 古代中国的思想-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考试易错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战国晚期的荀子不仅打破儒家学者不入秦国的先例,主动入秦国去拜访秦昭襄王,他的两个学生李斯和韩非后来也都进入秦国并就职于秦国。这反映出
A.儒学政治地位提高B.百家争鸣局面日渐消失
C.秦国重视招纳人才D.法家思想已成主流意识
2021-09-09更新 | 475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大联考2022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一)历史试题
3 . 荀子认为“隆礼尊贤而,重法爱民而霸”;韩非认为“故明主之治国也,适其时事以致财物,论其税赋以均贫富,厚其爵禄以尽贤能,重其刑罚以禁奸邪”。据此可知,二者都
A.遵循传统礼乐制度B.旨在提倡民本思想
C.主张明君治理国家D.反对贵族徇私枉法
2022-01-01更新 | 591次组卷 | 15卷引用:河南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4 . 先秦法家普遍认为应该依法治国,以法为教,同时又认为通行全国,百姓家喻户晓的法令应由统治者一人制定,监督法令执行的官吏也由统治者一人管理。这表明当时法家的法治思想
A.实质仍是为人治服务B.与现实政治相脱钩
C.巩固了君主专制体制。D.基础是人性自私论
5 . 战国时期,“天下”一词成为流行词汇。孟子说:“仁者无敌于天下”:墨子说:“一同天下”:庄子也说:“一心定而王天下”:韩非说:“令行禁止于天下”。这种现象反映了
A.诸家思想日益趋同B.统一成为各学派的共识
C.儒学地位逐步提升D.各家思想相互吸收融合
6 . 先秦时期,儒家宣扬尧年老后自愿把王位禅让给道德高尚的舜,舜年老后又自愿禅让给治水有功的禹。韩非子却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说法:“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架,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也”。韩非子旨在
A.否定先秦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全面完整的还原历史史事真相
C.提供加强集权制必要性的依据D.抨击暴力实现权力过渡的方式
7 . 春秋时期管仲在《侈靡》篇中提出“俭则伤事”,“兴时化若何?莫善于侈靡善而未事起。不侈,本事不得立。”据此可知,管仲主张
A.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B.戒奢从简与民休息
C.调整消费以刺激生产D.发展经济称霸诸侯
2021-09-04更新 | 341次组卷 | 8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下·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韩非子认为,作为君主,应具备虚静之德,才能以静制动,才能用众,才能公正执法。同时他还主张“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治道具矣,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由此可知,韩非子的主张
A.适应了建立君主专制的需要B.代表了下层劳苦大众的利益
C.传承了儒家的政治传统D.强调统治者要无为而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管子》大约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李学勤《齐国治国思想讨论会论文集序》说:“《七略》在法家,《汉志》改人道家。实际管仲其人,与后来两家都没有学派的统系,《管子》书辑录著作的性质更属庞杂。”这反映了《管子》(     
A.与诸子百家求同存异B.适应时代与国家需要
C.为建立封建统治服务D.与诸子百家殊途同归
2021-05-30更新 | 373次组卷 | 7卷引用:2021年秋季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试卷-课标全国专用-单科历史卷01
10 . 《汉书·艺文志》在评价战国时期的某一学派时说:“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易》曰‘先王以明罚饬法’,此其所长也。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法家主张按法律进行惩罚,辅助礼制B.法家主张发展经济,富国强兵.
C.法家主张君主专制,尊主卑臣D.法家提倡重农,抑制工商
2021-05-30更新 | 60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后培优练(统编版)-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