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以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法律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由此可见
A.两者都肯定了法律至上的原则B.两者都认为人性是自私的
C.两者法治思想都具有理性色彩D.两者都注重对人民的管理
2 . 春秋时期管仲在《侈靡》篇中提出“俭则伤事”,“兴时化若何?莫善于侈靡善而未事起。不侈,本事不得立。”据此可知,管仲主张
A.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B.戒奢从简与民休息
C.调整消费以刺激生产D.发展经济称霸诸侯
2021-09-04更新 | 341次组卷 | 8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是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和韩非的治国思想。材料说明(     
孔子统治者要“为政以德”,不要过度消耗民力。
韩非君主不要谈礼义,主张实行法治。

A.儒家思想更能适应诸侯争霸环境B.法家思想难以在全国普遍推行
C.治国思想差异源于阶级立场不同D.儒法之争实为德治与法治之争
2022-11-21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艺术班)历史试题
4 . 老子谴责“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现象;墨子怒斥“今王公大人至其国家之乱,社稷之危”;孟子认定推翻暴君是正义行动;韩非子则对“上无道揆,下无法守”的现实给予抨击。这些言论反映了当时
A.民众渴望统一的强烈愿望B.诸子思想日益趋向于统一
C.诸子的政治立场各不相同D.政治及思想权威尚未树立
2020-12-03更新 | 330次组卷 | 19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春秋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声音,各家各派都能得到比较充分的表现能否成为显学,取决于自家学说的博大精深以及对时势的准确把握。下列周秦诸子的言论中最能够准确把握时势的是
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
B.“上本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019-08-09更新 | 481次组卷 | 28卷引用:重庆市清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先秦时期,儒家宣扬尧年老后自愿把王位禅让给道德高尚的舜,舜年老后又把王位禅让给治水有功的禹。韩非却提出:“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也”。韩非的说法旨在
A.否定儒家的正统地位B.为其君主集权主张提供依据
C.重新还原历史的真相D.表达对谋权篡位现象的不满
7 . 荀子说:“故人君者,爱民而安,好士而荣,两者无一焉而亡。”商鞅说:“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上述主张的共同目的主要是
A.恢复社会经济B.实现国家统一
C.建立稳定秩序D.保障百姓利益
8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以为仁”,老子认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孟子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韩非子》中说:“言无二贵,法无两适。”这反映当时学者普遍
A.强调变革和法律B.论战辩驳互不相容
C.重视规则和秩序D.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2022-02-09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杨家坪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春秋战国时期,孟子谓天下当“定于一”;墨子主张“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庄子主张“道通为一”;韩非子提出到“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这些主张(     
A.表明了封建制度已经建立B.体现出大一统的发展趋势
C.说明中央集权制全面确立D.反映了百家思想发展趋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公元前513年,晋国赵鞅将刑书条文刻铸在铁鼎上(如图),公之于众。孔子对此批评道:”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贱无序,何以为国?”应该,纠之以礼,守之以信,奉之以仁”这反映了
A.仁政与专制的冲突B.道德与法治的对立
C.平民与贵族的矛盾D.儒法治国理念之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